外媒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给广场舞立规矩
10月24日,湖北省襄阳市某公园里的广场舞舞者。
广场舞是中国的一道“独特风景”。这个零成本、零门槛的娱乐休闲活动,不仅能够帮助中老年人强身健体,还能消磨时间、拓展交际,是不少人日常休闲的理想之选。不过,当大爷大妈们忘情起舞之时,周围人往往有“被噪音侵扰”之感。据外媒报道,近日,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广场舞健身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意在“用并不激烈的方式”限制广场舞。
《通知》规定广场舞“正确的打开方式”
每天晚上,除非天气过于恶劣,北京五棵松万事达中心外的一个大广场上都会聚集着众多老太太,跟着领舞一起跳舞。
“来跳舞有几种好处,”71岁、跳了5年广场舞的严芙芝(音)告诉英国路透社,“第一是减肥,第二是强身,第三是排解无聊……”“在家老坐着看电视,对心脏不好,血压高。反正一跳舞,一听音乐,一说一笑,一切毛病都解决了。”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在中国的各个公园和广场上,总能看见一大群上了年纪的妇女“一边放着响亮的音乐一边跳着整齐的舞步”。吵闹的音乐和喧哗的人群引发了一连串社会问题,有关广场舞的负面新闻经常见诸报端:年轻人与广场舞大妈争抢篮球场;大妈在烈士陵园跳舞引众怒……
11月13日,国家体育总局在其网站上发布《通知》,规范了广场舞健身活动。《通知》指出,应严格规范广场舞健身活动行为,体育部门要及时化解在广场舞健身活动中产生的矛盾冲突。
《通知》强调,要多措并举增加广场舞健身活动场地供给、扩大增量、盘活存量、鼓励适合广场舞健身的体育场地在发挥原有体育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划分不同健身项目开放时段,采用分时段办法向广场舞健身爱好者开放,有效提高体育场地利用率。
为回应公众对广场舞扰民的质疑,《通知》指出,不得因广场舞健身活动产生噪音影响周边学生上课和居民正常生活,不得在烈士陵园等庄严场所开展广场舞活动,不得因参加广场舞健身活动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卫生和公共场地设施,扰乱社会治安、公共交通等公共秩序。
不少广场舞大妈对《通知》表示理解。从音乐老师的岗位上退下来后,家住北京东城区的王大妈变成了社区广场舞的领舞者,她告诉《青年参考》,自己很拥护《通知》的规定,但希望“管理制度能够进一步细化”。
“《通知》对我们这样注意公德秩序的跳舞者不会有什么(不利)影响,而且还能避免一些混乱情况的出现。我希望《通知》的各项要求能落到实处,比如给我们提供更好的场地等。”王大妈对《青年参考》说。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浙江省绍兴市曾于今年10月出台《绍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令禁止广场舞噪音“扰民”,违者可被罚款元至元,颇有成效。而此次国家体育总局的《通知》没有“法律强制性”,可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1月13日晚,长沙市湖南烈士公园烈士塔下,有市民在跳舞。
广场舞: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家住在北京东二环附近的谢女士退休已经3年,在邻居的带动下加入了小区的广场舞队伍。如今,每天晚饭后,她都会步行15分钟,去安定门桥头跳舞。
“我们最初在小区里面活动,后来有人反映我们扰民,我们就搬到了现在的地方继续跳。”谢女士对《青年参考》说。
张小雨是广场舞的激烈反对者,她觉得自己每天被小区里跳广场舞的人——包括她的妈妈——扰得不胜其烦。接受《青年参考》采访时,张小雨说:“我最反对的不是别人,就是我妈。我抱怨他们很吵,她就告诉我,‘李阿姨张大娘的孩子都没有反对自己的妈妈跳舞’。他们就像攒够一拨人就可以理直气壮地闯红灯过马路一样,我根本没地儿说理去,只能盼着国家出手治理了。”
谢女士告诉《青年参考》,自己可以理解一些人对广场舞的反感,年轻人在工作了一天之后,希望在家中安静地休息。“有些时候,广场舞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非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街边跳舞的时候,我们会尽量把音响调低。”谢女士说。但她也希望年轻人能够理解,“不跳舞的话,我们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广场舞本身是没有罪的,只不过需要参与者多加注意,改进一下方式”。
“只要有一块空地、一个录音机,一群好姐妹就可以舞动起来。我们的身体越来越不适应强度大的运动,中年人或许还能选择慢跑等有氧运动来维持体能,我们就只能靠散步、跳舞等来保持身体的灵敏了。”谢女士说。
用“全民运动”来形容中国的广场舞一点也不过分。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年)》中明确写道,广场舞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项目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国广场舞运动爱好者已达1.2亿人。
中国老年人喜欢广场舞,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韩国《中央日报》指出,中国人均GDP并不高,却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意味着“未富先老”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问题。也许广场舞是唯一一项不需要大笔预算支撑,就能让老年人开心度过晚年的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kjunzhulun.com/gcwdw/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