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这些标准带来的改变你感受到了吗
对于励志打造世界卓越城市的上海来说,很早就开始布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努力让每一位市民都能感受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细节。
让硬件更标准
年,上海发布《各类社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标准与经费扶持办法》,明确了各类社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标准,包括选址设计、安全防护、导向标识等,要求场地和室内外健身器材必须采用符合标准的环保材料。
根据GB-《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室外健身器材应符合人体运动学规律,并应具有安全性、可操作性、舒适性和适应性。
GB-对使用者自由空间的规定
GB-对常用缓冲材料的厚度和相应临界跌落高度的规定
器材最小空间特别是在使用者头部或视线高度范围外,不应有不可预知的障碍物和突出物,用于步行锻炼的行走面,不应有不可预知的凹凸。
根据相关验收标准,社区健身步道长度一般不少于m,单道宽度不少于1.2m,双道宽度不少于2m,鼓励建成环状步道。步道建设应做好排水、防污、防滑等措施,并配备全天候使用的地灯或照明灯,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5年。
让功能更适合
近年来,上海中老年市民的肌肉力量素质普遍下降。《年上海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对3至69岁的位上海常住居民进行了体测,发现肌肉力量是上海市民体质的“短板”,握力的指标得分最低。
年上海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l上海市体育局
针对这一现状,上海自年开始,在布局建设市民身边的体育锻炼设施时,把加强力量素质训练器械作为全市健身苑点升级改造的重点。
在原有健身器材的基础上,增加多个以力量训练器材为主的器械,辅以少数有氧训练器材以及增加综合性力量训练器械;增加户外身体素质测试器,帮助老年人测试体脂率等指标,让他们可以了解身体素质是否达到标准。
胡桥教工苑的户外身体素质测试器l上海奉贤
让广场舞更和谐
广场舞对于老年人而说,既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个社交平台。可是,快乐的广场舞也有不快乐的时候。集聚的人群、飙升的音浪,总会为广场舞贴上尴尬的扰民标签,甚至不时将广场舞送上热搜。
按照国家标准GB-《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民住宅区的噪声,白天不能超过55分贝,夜间应低于45分贝,若超过这个标准,便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GB-对环境噪声限值的规定
为了营造一个怡然自得的健身空间,一些居委会与居民代表制定《休闲街管理规约》,不仅规定了广场舞时间,如每天13时-16时、18时-20时30分等时段可以进行活动,还要求音响器材扬声器距离相邻敏感建筑物小于50米时,音量不得超过60分贝,音响器材扬声器不得朝向相邻居民楼放置等。
随着上海的健身环境越来越好,热爱健身的你是不是已经蠢蠢欲动,欢迎早日加入到全民健身的队伍里,一起运动起来吧!
供稿:市质标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junzhulun.com/gcwdw/13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