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扶贫故事第一书记朱建华树起一村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朱建华是赣县区委宣传部干部,年初任韩坊镇梅街村第一书记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当地干部群众心连心,真扶贫、扶真贫,撸袖实干,确保了梅街村如期实现高质量退出“贫困村”行列。今年大年初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栏目播出《江西赣州:老聂家脱贫后的第一顿年夜饭》,报道了梅街村的脱贫攻坚故事。

扶智也扶志,激发一股“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群众动力是基础。梅街村地处赣州市南部山区,距离赣县城区65公里,下辖22个村民小组,有余户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初到梅街时,朱建华扎实开展了大走访,对村情民情摸了个底。私下里,有村民表达了不解:扶贫是好事,但不能去扶那些“酒醉佬”、“懒汉”呀!朱建华了解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确有那么几个人喜欢喝杯小酒,在村小卖部里搓搓小麻将哼哼哈哈过一天。这几个人虽然是极少数,但也要想办法引导好,否则影响脱贫攻坚的氛围。脱贫攻坚,必须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朱建华充分发挥“党建+脱贫攻坚”、“新时代文明实践+脱贫攻坚”等平台作用,“堵疏”结合,形成合力。

▲牵头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在村里大张旗鼓开展“党旗引领五星创评”活动,每个网格有党员,每个党员有任务,每月有活动评比。活动开展后,邱封明、黄若武等党员工作积极性非常高,认真负责,不计报酬。黄若武说:“朱建华书记抓工作的干劲带动了我们老党员,我们也要为脱贫攻坚发挥作用!”同时朱建华争取派出所的支持,在村庄里开展“禁赌”行动;邀请镇卫生院的医生到村里来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利用贫困户户主大会、上户走访等机会宣传精准扶贫有关就业、产业的奖补政策;在村里开展就业、产业技术培训;提供就业岗位信息,“量身订做”产业发展项目。

▲组织贫困户学习种植五叶木通技术

多管齐下,效应显现。水阳组的朱玉禄平时不爱干活,大龄未婚,与老娘、弟弟生活在一起,日子也过的紧巴巴。朱玉禄家盖房子时,朱建华动员整个屋场的人来帮他家扎钢筋、拌水泥,令其非常感动,“书记、左邻右舍没有看不起我,我一定要振作起来,把日子过好。”后来朱建华又介绍他去村里的产业基地上务工,有了稳定的收入。彭屋组的彭寿河中风后留下腿脚不灵便的后遗症,加上老伴去世,一度失去了生活信心,整天无所事事。朱建华多次上户谈心做工作,最终彭寿河重新振作起来,克服腿脚不灵便的困难养起了鸭子。养鸭子不但为彭寿河增加了家庭收入,还让他的身体好起来了。年彭寿河一家顺利脱了贫,还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赢得一片“好口碑”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朱建华把村里的父老乡亲当成了自己的“衣食父母”,当成了亲人,群众也把这个戴眼镜的“白面书生”当成了可信赖的好朋友、自己人。

上下坪组的黄若彬老人今年八十多岁,他没有想到,从城里来的第一书记会把自己的一点点小事放在心上。黄若彬一家四口,老人和三个孙辈生活在一起。多年前,儿子在一场车祸中意外身亡,儿媳随后也患重病而去,留下三个小孩。在年3月的一次走访中,细心的朱建华发现,黄若彬老人的左腿有些不灵便走路时在地上拖着,当时就担心鞋子会因此破损严重。坐下来闲聊时,朱建华俯身看了老人穿的解放鞋,两个鞋子后跟都磨出了大洞,便悄悄记下了尺码。几天后托朋友从城区带了双新鞋过来。穿上新鞋的一刹那,老人热泪盈眶:“书记,你是好干部!买鞋子的钱我有,但要上街去买双鞋穿确实不方便!”沙陂组的肖承英不会忘记,自己的一个心愿朱建华书记会第二天帮她实现。肖承英的丈夫朱才山多年前在一场车祸中导致高位截瘫,为了方便治疗一家人医院附近。朱才山坐的轮椅因为时间久了不好使用,需要更换一台。一次贫困户户主大会结束后,肖承英找到朱建华:“书记,我有一个小心愿,能否帮我老公换一台新轮椅?”第二天一大早,朱建华赶到了区残联,了解政策,履行手续,领取了一台新轮椅。当天晚上,朱才山坐上新轮椅后哭得像个泪人,他喃喃地说:“没有想到,你们扶贫干部办事这么用心,办事这么快!”

▲远赴信丰为贫困户送轮椅

朱建华走到哪里,就把写有姓名、联系电话、服务承诺的“连心卡”发放到哪里,饱含为民服务的情怀就传播到哪里。今年脱贫户黄为人的蜂蜜喜获丰收,但因为没有销路而有些发愁。朱建华积极为他找销路,目前已帮助销售多公斤,同时邀请邻村的电商销售“高手”来他家传经送宝,建立长期帮扶关系。街头组的黄裔英给朱建华发了条求助短信:其丈夫患尿毒症治疗费用很高,小孩上学……朱建华和镇、村干部及时上门,了解治疗、家庭收入等情况,并鼓励黄裔英夫妇要坚强起来,战胜眼前的困难。每次走访黄裔英这样的突发重病、意外家庭,朱建华总是会自掏腰包进行慰问,年以来送出慰问金累计超过元。

▲邀请电商老师为贫困户开展技术培训。

做好“舆论引导”,树起一村“精气神”

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朱建华是来自宣传战线的干部,他把“舆论引导”这个特长很好地发挥在了驻村扶贫岗位上。

梅街村村大人多,民情复杂。初到梅街驻村时,朱建华听到了村民对村两委干部的微词,了解到了少数村民对政策的不理解。如何来凝聚人心、推动工作?朱建华大胆地、创造性地做好“舆论引导”这篇文章。

果子坝组的袁其华是位双眼失明的人,却能编得一手好竹器,把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其妻子黄石秀在丈夫眼睛被炸瞎后,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在空心房整治工作中,村民彭龙海带头把为自己老俩口准备的棺木一把火烧了。熊熊火光中,彭龙海激动地说:“现在都提倡人死后火葬化灰,我们的观念要跟上新时代。再说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党和政府很多好政策,理应各方面带好头!”贫困户聂道有、刘小英夫妇都是残疾人,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的帮扶下,克服身体残疾的困难,积极发展种养业,彻底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为了解决梅陂圳断水的问题,村两委主动介入,多次到源头现场办公,最终清水流进了梅陂圳……

▲与镇、村干部利用晚上时间了解扶贫项目施工情况

为了把这些好素材整理出来,朱建华一次又一次的登门入户,一遍又一遍的促膝长谈,一回又一回的整理稿件。及时上传至自己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kjunzhulun.com/gcwlxff/103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