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回阳救逆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
进入附子条目,懂点中药知识的人就知道,前面部分的“利水渗湿药”或曰“利尿药”已经结束,从今天开始进入“温里药”了……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附子点燃灶下柴火
有个小孩子,在一场感冒发烧后,打了一周吊瓶,烧退下来了,可是老是咳吐清水,而且经常喊肚子冷痛,一吃瓜果就拉稀水。
医生说,脾开窍于口,口中咳唾清水,乃脾虚,脾肠相连,肠腹冷痛拉稀水,亦是脾阳不运化,这是消炎用药太过,导致中焦虚寒,所以应该用理中丸建中焦。
结果小孩子吃完后,咳唾清水好些了,肚中冷痛也有所好转,没那么容易拉肚子了,可是大便还是不成形,而且手脚容易冷。
他便找来竹篱茅舍,小指月察色按脉说,爷爷,舌淡苔白,脉缓,胃寒肢冷,明显脾阳不振,脾主四肢,所以四肢得不到阳气温煦,为什么用这对证的理中丸吃了半个月都没有彻底好呢?
老先生摸完脉后说,指月啊,你看一盆水是凉的,你怎么把它搞热?
小指月说,一个办法是放在太阳底下晒,另一个办法就是放在锅里煮。
老爷爷说,放在锅里煮,需要怎么煮?
小指月说,很简单啊,往锅灶里塞柴,然后在灶下点火,只要柴足火旺,那锅中的水很快就温热起来,整个厨房都暖洋洋。
老爷爷说,那怎么给他锅灶塞柴呢?
小指月说,这理中丸应该就是很好的脾胃燃料。
老爷爷说,那是不是还缺把火呢?
小指月一拍脑袋说,对啊,爷爷,就缺一味你能够启动命门之火从下面烧起来的药啊!
老爷爷说,那你再给他加上这味药不就得了。
小指月说,可他是小孩子,能用附子吗?附子可是大辛大热,有毒之品啊。
老爷爷说,有是证,用是药。对于寒凉的人来说,炭火那就是个宝,对于水深火热之人来说,冰霜便是良药。
随后小指月便给他用附子理中丸。
这前后就差一味药,孩子拿回去吃后,肚子不凉了,手也热了,胃口大开,脸色转红润,大便也成形了。
小指月拍拍手掌说,爷爷,这娃子本来容易拉稀水,咳吐清稀样痰饮,这叫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就像锅中冷水一样,一旦得到灶下柴火的温煦,那水很快暖热起来,水一暖热,能够流通,四肢就温暖,咳唾痰水就化了。
爷爷点点头。
小指月说,爷爷,还有一点不明白,前面讲到,要让水暖热,还可以用太阳来晒,那该如何用药。
老爷爷笑笑说,你如果碰到小孩子老呆在空调房,就是人为地制造冬天的场,冬天阳光本来就少,这时你再摸他左寸脉,如果缓弱无力,那么你就一定要加进一味桂枝,这桂枝如同离照当空,阴霾自散。靠天火阳气来把他身体的寒饮水湿温化,这也是一种治疗虚寒的办法。
所以可以用桂附理中丸,天火地火两把火,同时点燃,那阴寒自散,不过孩子一方面要少吹空调,另一方面要少吃冷饮,这样老容易感冒流清鼻涕,肚痛拉稀的病症就好得快。
把火投到冰窟窿里
夏暑大热,有个富商就到避暑山庄是避暑,在山里头他还觉得不够凉快,于是饮水必是冰冻的,洗澡必是最清爽的山泉水,这样一个月后,他就开始拉肚子,频频上厕所,拉到后来,肛门都脱出来。
他便先请好几个名医来治,这些名医都辩证是脾胃虚寒,久食冰水所致,便用理中汤,这样方证对应,脉药相符,不知何故,屡屡用药,却毫无效果。
这富商不得不前来竹篱茅舍。
老先生切脉后,在处方中写上常规的理中汤,这富翁摇摇头后,这汤方我都不知道吃了多少剂,没效果。
老先生笑笑说,那是病重药轻了,于是便在理中汤上加附子一味,而且重用,先煎一小时,这样可以祛除附子的毒性,而保留它温暖阳气的作用。
在《医学启源》中认为,附子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
这富商吃了两剂后还是没有效果,又来竹篱茅舍。
老先生说,你平时都喝什么水呢?
这富商说,我喝的都是冰水啊。
老先生笑笑说,难怪了,把火投到冰窟窿里怎么能温暖起来呢?
你以后不要再吃冰水了,再吃下去,连中药最雄霸的附子,都没办法把你阳气点起来,那就麻烦了。
这富翁才不再喝冰水,又喝了三剂药,拉肚子也好了,肛门也不脱下来,而且腰腿酸重,非常沉的感觉也消失了。
两杯水
竹篱茅舍传来敲门声,指月一打开门,居然发现是一个西医大夫前来,更让指月吃惊的是大夫不是前来看病的,也不是前来讨教学问的,医院去会诊一例病人。
爷爷说,怎么回事呢?
这西医大夫说,我这病人发烧,经常烧到三十八九度,我用各种抗生素都没有退下来,这病人强烈要求中医治疗,可这么危机的病症,都治了将近一个月,始终没有退下来,院里头很少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刚开始也给病人用了好几剂中药,清热泻火,发现体温始终不降,而且病人病情日渐加重,所以大家开会请老先生过去出点主意。
爷医院去了。
小指月一看这病人,双眼塌陷,无神,好像要睡着了一样,病人说他很困。
老先生摸完脉后说,这脉微细,又带点虚数,你们都用了什么药呢?
医院把处方单拿过来,发现是退热的白虎汤,还有解毒的三黄泻心汤,甚至祛湿温的甘露消毒饮。
大家都盯着热势不降的表象在治,小指月也在琢磨,为什么这么强大的清热药都不能把热势消了?
老先生就从热水瓶里倒出一杯水,然后再从水龙头里,搞来一杯凉水,这样一冷一热,放在病人前面。
问病人说,你喜欢喝哪杯水呢?
这病人先用手去触摸,一碰到那凉水的杯子,手马上缩回来,然后再去碰那热水的杯子,觉得很舒适,虽然觉得有点烫手,却不排斥,而且趁着天热把这杯热水喝下几口。
老先生便笑笑说,真相大白,于是叫小指月开附子、干姜、甘草这四逆汤。
不仅小指月愣了,周围的医生没有哪个不掉眼镜的,发这么久的烧,你难道还给他加把火,这不是要人命吗?
这时老先生说,病人脉微细,已经凉利过度,喜热畏冷,明显体内阳虚。
医生们又问,那为什么发热呢?
老先生说,这是少阴病,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大家都很少学伤寒,所以对于阴盛格阳,里寒外热的说法,不是很了解。
老先生便解释说,这病人虽然发烧,但是却喜欢饮热水,说明他表象是热,但本质却是寒,这是一个真寒假热的病症。
所以我们要随其所欲而治之,可以先用一剂四逆汤,喝一半投石问路,如果病人喝下去身体接受,那么再把剩下的喝完。
这样大家都表示同意。
谁知病人喝几口,这又辛又辣的四逆汤,马上来精神了,好像冰天雪地里得到一炉暖火一样,巴不得把火力加大一点,还没等医生阻拦,他就把整碗喝下去说,真舒服啊!
大家都匪夷所思,这么大的热天,又发高烧,喝起这辛辣的温热药,这在常人眼中无异于火上浇油,而在这病人身上,他却甘之如饴。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效不更方,打赢了就要接着干,于是病人再服用几剂四逆汤后,居然体温恢复正常,神疲乏力感消失,胃口大开,脉势有力,于是终于轻松出院。
这次爷孙俩出诊,最震撼的不是病人,也不是指月,医院里的医生,他们回头赶快猛补《伤寒论》,经常在节假日请爷孙俩过去讲伤寒。
本来老爷爷从来都不参加各种学术讲课的,但这次指月发现爷爷居然有求必应,都去给他们解惑了。
小指月问,为什么呢?
爷爷说,病人我们是救不完的,如果他们多懂一分传统中医,那么在疑难杂症上就会多一点思路,那么病人脱离疾苦就会多一条出路,所以与其我们一个个地治病人,这样累死也治不完,不如搞教学传播知识,让更多人都有能力去医治病人,这样就可以一批批地救治病人。
冰山遇上阳光与灯火碰到灯油
有个老阿婆,腰酸尿频,有时忍不住居然会尿湿裤子,她觉得很丢脸,小孩子尿湿裤子还情有可原,自己一大把年纪了还尿湿裤子人家不笑话吗?可是经常有小便的意思,还没有走到厕所,尿就忍不住出来了。
医生看她双尺脉沉弱,便给她用了六味地黄丸来补益肾精,这老阿婆吃了一周的六味地黄丸,腰酸好些了,可尿频尿收不住,始终没什么大的改善。
于是她有找来竹篱茅舍。
小指月说,肾虚腰酸尿频,用六味地黄丸没有错啊,虚则补之,这可是不变的规律。
老爷爷说,补有补的办法,一个善于补阳的人,他要从阴中求阳,那么阳得阴助,就会生化无穷,就像你要善于把灯火点燃烧久,必须要知道把灯油添满,这样灯火在灯油的资助下,才能烧得耐久明亮。
一个善于补阴的人,他要从阳中求阴,那么阴得阳助,就会泉源不绝,就像冬天冰封的山谷河流,一到春天,阳光明媚,雪山消融,水就流得非常顺畅,毫无阻滞。这样冰山得到阳光的温暖,便会化为流水去滋润大地。
小指月琢磨着爷爷讲的阴阳之妙。
老爷爷说,指月,这脉沉弱,为什么会小便兜不住?
小指月说,阳主固摄,阳气一虚,固摄无力,就像人虚而无力,东西拿在手上都会掉下来。
老爷爷说,这就对了,所以在一派滋养肾精的药里头,需要加点温阳助气化,助固摄的药,这样滋阴药得到温化,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身体阳气得到补助,就能够把下焦水液气化上来,使小便能够固摄住。
然后老爷爷便建议这老阿婆改为服用桂附地黄丸,这个中成药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桂枝跟附子,明显补火助阳气化阴液跟固摄小便的功能就加强了。
这老阿婆再吃一周的药,尿频、夜尿、小便禁不住的症状就消除了,连腰脚也觉得暖洋洋的,走路也没那么沉重难耐了。
膀胱气化水液出
有个老爷子,小便不利,腹中胀满,医生给他用了泽泻、车前子等利水之药,结果小便一点也没有利出来之意。
小指月说,爷爷,这些利水药都没有错啊,按道理小便应该很通畅的?
老爷爷说,你摸摸他脉看看。
小指月一摸脉,浮取不到,然后重按沉取,才发现这脉极其难摸,完全可以用沉微二字来形容。
老爷爷说,这下你该明白了吗,为什么纯用利水药利不了水。
小指月说,脉象这么沉,这种小便闭塞应该不是实闭,所以不能纯用实则泄之的办法,所以屡用利水药不效。
老爷爷说,那该用什么呢?
小指月说,是不是应该用点黄芪之类的药补补气?
老先生说,补气有助于体虚水不利,但你再看他双尺脉是沉微的,双尺沉微,阳不化气,加一味附子进去。
只见那老爷子,再喝这汤药时,小便顺畅,毫无涩滞感,腹中胀满闭塞的症状也消除了。
小指月说,爷爷,难不成附子也有利尿的作用?
老爷爷说,你看《黄帝内经》怎么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这膀胱是津液所归的地方,你想要让它出水,得有力气,如果没有力气,尿水就潴留在那里,只有下焦腰肾气力充足,那尿水才能够射出来,气力不足,就射不远,气力微弱就射不出,容易尿潴留,容易水肿腹胀。
小指月恍然大悟,原来不是附子能利小便,而是它通过温壮肾阳,肾于膀胱相表里,肾阳一气化,膀胱水就出来了。
就像做酒,这边水蒸气一往上蒸,那边源源不断就有水酒往下流。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普济方》曰,小便虚闭,两尺脉沉微,用利水药不效者,乃虚寒也,用附子一个,炮,去皮脐,盐水浸泡良久,泽泻一两,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灯芯七茎,煎服即愈。
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文源:罾事物语
转自岐伯有道本号所发布的图文大多精摘自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涉版权立删。
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皆能利湿退黄-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6
虎杖利湿散瘀-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5
金钱草疗各类结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4
茵陈清热利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3
萆薢祛湿利浊-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2
灯心草降火通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1
冬葵子能达三通-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0
石韦通淋泄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9
海金沙利尿通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8
地肤子祛风止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7
瞿麦.萹蓄乃利尿通淋对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6
木通.通草皆通利之品-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5
滑石治湿热疮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4
车前子治尿血水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3
荠菜疗肝热目赤-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2
蝼蛄疏通水道-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1
泽漆-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0
枳椇子善解酒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9
香加皮消肿除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
葫芦利尿消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
玉米须利尿降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
冬瓜皮主小腿浮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
泽泻轻身减肥-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
猪苓利水渗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
薏苡仁健脾渗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
除湿圣药茯苓-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
草豆蔻.草果-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6
白豆蔻行气温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5
砂仁醒脾调胃-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4
厚朴消腹中胀满-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3
苍术燥湿健脾-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2
佩兰芳香化浊-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1
藿香愈暑湿吐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0
石楠叶治风痹肾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9
鹿衔草益肾补虚-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8
雪莲花治一切寒症-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7
千年健强筋止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6
狗脊善治腰脊-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5
桑寄生助发育长高-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4
五加皮壮骨添精-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3
丝瓜络治膝脚怕冷-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2
穿山龙治腰腿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1
老鹳草专治面瘫-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0
雷公藤别名断肠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9
络石藤主治喉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8
海桐皮破瘀滞消肿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7
豨莶草.臭梧桐都能降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6
桑枝除热痹降血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5
秦艽外通经隧内导二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3
路路通通乳通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2
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皆有毒之品-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1
海风藤.青风藤通经入络-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0
松节提高免疫功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9
伸筋草.寻骨风-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8
木瓜祛湿利尿.蚕沙升清降浊-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7
蕲蛇.乌梢蛇治诸风顽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6
乌头治顽固风湿痹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5
威灵仙走窜消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4
风药悍将独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3
千金子治积聚痰饮-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2
巴豆治冷积寒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1
牵牛子退小儿食积发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0
商陆治一切肿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9
甘遂.大戟.芫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8
松子仁润肺滑肠-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7
郁李仁开气机通六腑-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6
火麻仁延年益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5
芦荟清热泻火-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
番泻叶只宜暂用-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
芒硝碎大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
大黄通补两用-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
胡黄连消疳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8
银柴胡退虚劳潮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7
地骨皮除更年期潮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6
白薇疗骨蒸低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5
青蒿治疟要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4
水牛角治狂躁-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3
紫草乃麻痘专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2
瘀热在里用赤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1
丹皮凉血活血-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0
玄参主热风头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9
生地滋阴补水-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8
绿豆解百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7
四季青退火消炎-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6
白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5
千里光治热毒眼盲-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4
熊胆不得已方用-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3
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2
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1
鸦胆子治毒痢蚀赘疣-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0
药食兼备马齿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9
白头翁治热毒血痢-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8
木蝴蝶清肺利咽(玉蝴蝶)-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7
青果生津止渴-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6
射干.山豆根.马勃-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5
败酱草治腹痛痢疾-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4
肠痈要药红藤-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3
金荞麦消顽固疳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2
鱼腥草洗肺污垢-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1
土茯苓治梅毒疮-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0
漏芦下浊阴-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9
拳参一味乃宫血清宁-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8
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7
紫花地丁、野菊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6
蒲公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5
贯众除诸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4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3
从头到脚话穿心莲-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2
一味连翘治风温感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1
仙方活命金银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0
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9
白鲜皮皮肤科专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8
苦参治心腹邪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7
秦皮治疗红眼病-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6
龙胆草泻肝胆火-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5
黄柏-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4
黄连为病目之仙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3
黄芩泻肺火而最妙-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2
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1
决明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0
夏枯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
栀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
鸭跖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
竹叶与淡竹叶之辨-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
治渴圣药天花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
芦根医三焦水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
知母.你可曾知道母亲之心-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
寒水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
石膏退热之秘-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
木贼草散热退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8
浮萍解表通水道-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7
淡豆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6
葛根解肌丰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5
升麻解百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4
胁痛用柴胡-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3
发散风热蔓荆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2
菊花延年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1
桑叶防治红眼病-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0
息风止痉用蝉蜕-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9
风温咽痛牛蒡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8
薄荷煎汤洗漆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7
开胃消食话胡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6
鹅不食草去眼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5
苍耳子走督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2
去头屑止头痒-11-藁本-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0-细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白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羌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防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荆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香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生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桂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黄)
总目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kjunzhulun.com/gcwsp/10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