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拦截尿毒症,只降肌酐还不够,还要提
血肌酐与肾小球滤过率是慢性肾脏病必查的两项指标,均是反应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血肌酐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同样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有时候部分肾友却容易把这两项指标给弄混。
血肌酐与肾小球滤过率有什么区别?血液中肌酐水平的测定反应的是血液内毒素水平的情况。肌酐升高则说明单位血液内沉积的毒素水平高,整体肾脏滤过毒素代谢压力增加。毒素水平高意味着肾病发生尿毒症的风险也更高一点。
此外,肌酐升高更多反应的是肾脏排毒功能的下降。
肾小球滤过率则反应的主要是肾小球纤维化硬化发展过程中,剩余肾小球细胞所发挥的过滤血液的作用。同时也代表着整体剩余肾功能的过滤的情况。同样的肾脏滤过功能下降,也代表着肾脏整体硬化速度也在加快,尿毒症风险与日俱增。
但与血肌酐反应的是肾脏功能的两个方面。虽然肾小球滤过率水平的评估涉及到血肌酐,但不代表二者就可以划等号。且肌酐有时候会容易受到外在一些因素的影响,反应肾功能不及时。容易对病情造成误判,并不一定能反应出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功能的真实情况。
因此在反应肾功能方面,肾小球滤过率比肌酐要更准确、更靠谱一点。
预防尿毒症,只降肌酐还不够,还要提升肾小滤过率!肾病不断发展过程中,除了要降低肌酐值,同时也要重视提升肾小球滤过率的水平,这样才能保持肾功能长久稳定,发挥出剩余肾功能的价值,但恰恰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导致肌酐是降下来了,但肾功能仍然继续在恶化。
提升肾小球滤过率,一方面是要保证肾脏血液流通稳定,具有较好的血氧环境。因此对于影响肾功能血氧变化的指标包括高血压、高血脂、贫血等就需要注意维持稳定。
另一方面是针对受损较轻的肾小球纤维化的发展,需要重视修复,有些患者穿刺可以看到具体肾小球损伤情况。可针对性地进行修复,除了激素等西药来抑制肾脏炎症反应给肾小球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中医药所发挥的疏通血液流通、活血化瘀等作用,对肾小球的修复作用及患者自身免疫水平的提升也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可以联合起来,对保护剩余肾功能,降低尿毒症风险更益处。
肾友们若还有肾脏病问题,可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junzhulun.com/gcwsp/1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