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赢了,大妈们的内心戏,谁懂
9月6日,文化部、体育总局、民政部、住建部联合发文要求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便于民众接受的广场舞作品,各地将广场舞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通过盘活现有场地存量等多种方式为民众就近方便地提供广场舞活动场地。四部门发文力挺广场舞,有媒体称之为“大妈的胜利”。
春城地铁报期
从早到晚,月光下、草地上、小区里、广场上处处都可以见到它的影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还不时登上新闻报刊娱乐民生版头条。这个中国制造,国内流行,走向国际的物种,似乎正以一种傲娇的姿态站在世界的时尚前沿。
这期,小铁抛开00后鲜肉,来到了跳广场舞的大妈大叔们身边,看看昆明的广场舞现状如何。
镜头下
从难为情到离不开几天不跳想得慌晚七点左右,天色还算亮堂,小铁在五华广场遇到了来跳舞的王阿姨。
军人出身的王阿姨,年轻时喜欢各种体育运动,篮球、跨栏、排球都不在话下。但她却从未想过,自己会和舞蹈结缘,并如此热爱。大约六七年前,王阿姨和好姐妹赖阿姨第一次接触舞蹈。“当时就在国防大院里跳,因为不懂舞蹈,总觉得自己跳得很别扭,不是很好看。”王阿姨说,也是在那个时候,她们认识了现在的舞蹈老师,也开始认识了广场舞。慢慢地,陆续有姐妹开始加进来和她们一起跳,医生、老师、会计、军人各种职业都有,这支小小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到现在,舞队已有30来个人,而王阿姨和赖阿姨也就成为小团队的负责人。
▍广场舞的舞蹈形式多种多样
“刚开始跳的时候觉得难为情,现在已经离不开了,几天不跳就浑身痒痒不得劲儿!”与此前完全不懂舞蹈不同,现在的她们,跳广场舞已经跳出感情来了。大伙儿也在舞蹈编排上花了不少心思,与传统广场舞单一舞步不同,她们在舞蹈中加入很多元素,让舞蹈更加多元化。到目前,大约编排了多个舞蹈,印度舞、傣族舞、纳西族舞、蒙古舞等都有涉及,每天晚上可以跳上二三十支舞。而为了更好地展现广场舞的魅力,舞蹈队每个人都有十来套服装。小铁见到王阿姨时,她就就穿着孔雀蓝的上衣和大红色阔腿裤,民族风味十足,再佩戴着相应的首饰,小铁觉得阿姨是要去拍大片的节奏啊。“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话不多说,小铁也要紧随阿姨的步伐,去跳上一支《最炫民族风》。
跳跳更健康利己不误人作为团队负责人,王阿姨说,她们跳舞的时间是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左右。“选择这个时间,也是为了不打扰到附近的居民休息。”此外,她们尽量把音响的声音调到最小,有时候最后一排的大妈还可能听不到音乐。之前有家长和她们反映过,孩子考试期间希望可以把音量调小一些,为此她们在中高考期间都会给自己放几天假,不影响孩子们的考试。“我们自己也有儿女,我们也不希望她们考试的时候受影响。”
▍王阿姨在五华区广场的例行活动
王阿姨说起儿女来更是自豪,“与其他人担心家里老人出去跳舞惹得邻居不高兴不同,他们很支持我们。
“跳广场舞会让人退去老态龙钟,变得更加自信、优雅,还能获得真挚的友谊。”王阿姨这样总结跳舞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改变。
内心中
寻找时代的集体温存感
退休是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广场舞蹈让他们重新找到单位,找到了归属感以及年轻的感觉。
其实,广场舞并非现代社区的产物。如果说忠字舞是开端,蹦迪是上世纪80年代非常流行一个词儿,现在的广场舞则必然是结尾,构成一轮完满的圆。从集体里走出来的老同志们,从迪斯科舞厅里退出来的小同志们,迎来了21世纪,广场舞最初的接受者就是这些人。他们带着旧时代的温存,风雷霍霍地回来了,踏上广场的那一刹那,看见整齐的队形与统一的服装,这让他们格外得劲儿,就像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碧鸡广场,聚集着跳彝族左脚舞调的人们
成就大妈们的精神寄托在广场舞的群体中,中老年女性即中国大妈占据了大多数,其实,这也是她们社交需求的表现。在中国,女性长期以来极度缺少社交方式,充其量不过打麻将,精神世界日益空虚。网络社交距离大妈们实在太过遥远,广场舞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白。由广场舞引发的友谊,可以扩展到一起买菜、拉家常,甚至像王阿姨姐妹团一样组织共同出游,这是中国大部分城市大妈的精神寄托。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不同的社会会主动塑造与之相适应的集体性格。他们那代人受到时代的局限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年轻时就形成了强烈的集体观念,退休后的生活让他们缺少了和同龄人之间的交集。当曾经的充实状态被空虚的精神所占据后,他们更加渴望自我价值的存在感和对交流的需要,于是既能健身又能将一群有过相同经历并渴望相同需求的人汇集在一起的广场舞成为不二之选。
现实里
场内场外满腹委屈广场舞究竟惹了谁?当然,广场舞在给中国大妈大叔们带来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非议。不管是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还是火药味十足的现实中,因为舞曲伴奏扰民,广场舞一直备受争议。广场舞在成为“草根”文化亮点的同时,也成为公共生活的痛点,更成为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空间拉锯战的缩影。其实,面对这种批评,双方可能都满腹委屈。可就身边那么几个活动场所,能咋办?周边居民更觉得无辜,只是不想周围太吵吵,惹谁了?一方有合理需求,一方是正当权益,发生矛盾怎么办?这是广场舞带给社会治理的深层挑战。
▍大妈们随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
冲突双方的角力,表面看是不同利益群体的无序博弈,实际上是缺乏公共空间的行动规则所致。盯着这块地盘的,是“公共资源先占权”“正当权益最大化”这两种相互打架的观念。也因为如此,周边居民往往对广场舞噪音充满敌意,只有被打扰的愤怒,缺乏谅解的互动。于是乎,“你扰民我泼粪,你泼粪我更大声”,在对抗中越过了正当权益的边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出来维权的人也仅是热衷于占据道德优势,并没有想到通过良性互动建立更公平的规则。当然,规范广场舞不是一朝一夕、一城一地的事,在这个逐渐改善的过程中,需要全社会的相互理解与体谅。
大妈们赢了今后广场舞怎么跳
文化部、体育总局、民政部、住建部四部门发文力挺广场舞,昆明首届覆盖全市的广场舞大赛也即将开始、最具民族特色的广场舞正在编制中、每个区县都将创作广场舞代表作……这些,是否意味着昆明广场舞的“扶正之路”正在火热启动?
活动活动腿脚的事在哪跳却成了问题李阿姨所在的小区建筑年代比较远,附近又没有可以跳舞的场地,她只能去到4公里开外的广场跳广场舞。其实,与王阿姨团队有固定的跳舞场地不同,很多人都像李阿姨一样,“找地方跳舞”成了一件烦心事。
年11月,昆明市政府研究室和昆明市文广体局就昆明市推进城市广场文化建设进行了一次课题调研,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市共有文化广场个,面积约66万平米,其中城区有个,面积约20万平米。全市人均文化广场占有面积仅0.09平米,5个主城区人均面积仅为0.06平米。
▍手持武当剑起舞的大妈
昆明市文广体局公共文化处处长王云说,昆明城市广场文化从整体布局到具体设计、建设来看,都缺乏统一合理的规划布局,除呈贡区有新建广场外,其他4城区基本没有新建广场,且设计理念落后,广场分布极不合理、数量太少。
“国家四部委的《通知》提出,对于公共场地要做好配套规划和盘活存量,这和我们的设想不谋而合。”王云建议,城市建设要把广场文化纳入全市文化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基层文化建设总体布局。城镇新建居民小区必须按照相关指标规定来,并优先考虑广场和文化设施的建设。市、区规划及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文化设施规划、建设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力度,防止广场和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被挤占,挪用的要坚决收回。
小三、老婆最大跳的什么鬼?
水平不高要打造本土特色小铁姨妈在广场上跳舞,跳《小三》,“你终于做了别人的小三”,姨父不解,姨妈说,没注意听词儿,就顾着踩节奏了,曲子好,提神。小铁表哥说,这曲子太俗,你好歹也是个城市白领退役,怎么能跳这个?姨妈说,我跳别的。姨妈就跳了《老婆最大》,姨父一听,更是觉得无法理解。
有调查显示,从参加广场健身舞的中老年人文化水平来看,大学或大学以上占17%,高中占22%,初中占42%,其它占13%。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人对舞蹈的认识当然也不同。“群众参与广场舞的热情很高,但广场舞的水平普遍不高。”昆明市文化馆馆长付晓辉表示,目前昆明大部分业余团队都是跟着电视录像学舞,俗称“扒带节目”,此外这类广场舞也不能代表地域特色,群众接受有一定难度。而一些本土的传统舞,如“左脚舞”等,由于缺乏舞蹈编排,往往只有最简单的几个动作。
针对这一现状,昆明市文化馆也在积极挖掘和利用本地优秀文化资源,创作、推广具有昆明本土民族文化特色的广场舞。有了质量过硬的广场舞,如何推广普及也是一个重要课题。付晓辉说,今年11月,昆明市文化馆将牵头主办昆明市首届广场舞大赛,通过广场舞比赛,让广场舞更加普及,提高昆明广场舞的水平和质量。人少了不跳声音小了不跳?理应遵守广场舞公约近年来,因为广场舞引发的纠纷从来没有停息过,这跳广场舞的初衷本来是锻炼锻炼身体,如今,怎么跳反倒让不少人头疼。
昆明市文化馆培训中心主任单丹华常年都在和各个广场舞团队打交道,她表示,现在不少公共广场管理主体不一,有企业管理,还有社区管理,也有政府委托企业管理。单丹华说,一些公共广场场地常被商业活动占据,群众没有活动空间,大家意见很大;有的广场则是放任不管,“这边喇叭声音开得大,那边声音开得更大”,噪音扰民问题突出。此外,一些业余团体常常圈地划界,因为跳舞占地盘发生的矛盾也不少。单丹华还说,针对广场舞,确实需要出台一个广场舞活动管理办法或者文明公约,“例如活动时间限时,上午7点开始,晚上9点结束;此外音量要有限制,超过一定分贝肯定会造成噪音扰民。”此外,一些广场舞团队之间也要有一个共同的组织或者协会,及时协调活动场地,规范舞类,把一些隐患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部分内容据《昆明日报》)
你知道啥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玩的是门道
“舞林如武林,有人的地方,就有广场,有广场,就有规矩。”你以为,大妈们只是简单地跳个舞锻炼下身体?呵呵,你可以只看到了表面。接连几日的观察,小铁也从中看到了不少门道。为了保住各自的江湖“地位”,广场舞大叔、大妈们也费尽了心思,这当中不乏斗舞“三宝”。那前所未有,那气势宏观,必须围观啊!
一台音响几千元在大妈的世界里,真正的对手是别的大妈,斗舞中,硬件设备是取胜的先机。
音响在广场舞中至关重要,之前有人提过无声广场舞,也有实施过。可是不少大妈感叹,感觉自己像是神经病。所以音响不可或缺,还要音质好,如果是定制的话就要还几千一个。
此外,她们还要到处搜罗热门又流行的音乐,一定要从音质音感上赶超其他队。最主要的还是声音要大,度立体环绕,誓死要把对手的气势压下去。
舞服定做有多套除了“高大上”的设备,斗舞还第二宝:服装。大妈们少则几套,多则十几套服装,其中更有许多价格不菲。其中“大妈装备”热销网络小铁打开淘宝,输入“广场舞”,舞蹈鞋、服装、音响、光碟,那销售,可都是极好的。一位大妈告诉小铁,现在各种款式的服装加起来,至少也有15套。她说,服装整齐,显得比较专业,跳舞很有气势,就会把穿便服的舞者比下去。舞越潮“学员”越多硬件层面的竞争终有止境,舞蹈流派之争才是正面战场。要在广场舞界站住脚跟,一定是各种舞蹈形手拈来的。
你说印度舞,绝对不给你跳蒙古舞。不止如此,舞风还要潮,这样学员才会越来越多。如果还止步于骑马舞、苹果舞那绝对会被广场舞界无情的抛弃的,你想成为“舞林界”的霸主,还需要学习更多新潮热门的舞蹈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他山之石
其他地方的广场舞怎么跳?
浏阳无论阵容大小都需备案 浏阳的“广场舞公约”由居民代表、广场舞代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制定,内容包括:跳广场舞的实际时间限定在上午7时以后,晚上8时30分之前;音量应控制在60分贝之内;一旦在公共场所噪声扰民被人举报,执法部门可给予没收工具及罚款元以上的处理;各广场、社区、小区等广场舞,无论阵容大小,领队或负责人需到当地社区居委会备案、编号,服从社区管理等。 长春社区制定“低音公约”长春正规划在大的交通节点周边建设更多城市广场,为市民提供更多活动空间。全市聘请了近名社区体育健身指导员,对监控广场舞噪音也有积极作用。一些社区都创新了管理方式,如南关区塘子社区制定“低音公约”规定,广场舞时间为17时至21时;应远离居民区,附近百米范围无居民楼;一定要调低音量,舞者不得大声喧哗。 杭州区人员蹲点监控音量由于广场舞遍地开花,公安机关在实际执法中多以教育、劝导为主,效果不佳。部分社区的人性化管理是个亮点。社区工作人员蹲点监控广场舞音量,有社区将跳舞居民汇集到学校礼堂、附近公园等地,避免噪音扰民。春城地铁报见习记者马罗娜
实习生谭光吉刘燕燕/文
春城地铁报见习记者杨董清/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kjunzhulun.com/gcwsp/7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