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过程中,中药以相反治疗思路治愈禽病的
中医针对传染性疾病,有伤寒学派、温疫学派、温病学派。具体到临床每一个疾病,无论是人医还是兽医的疾病,无论是大家畜,还是鸡鸭鹅的疾病,我们常会发现一种情况,就是同一种疾病,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有时甚至是貌似相反的治疗思路都能使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好转或治愈。这是一个长期因扰许多临床医生的问题,也是中医治疗被人误解或攻击的软肋。本文以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为例,对上述观点做一阐述。
一、两种相反的治疗思路1、针对湿热病:清热泻火利湿。2、针对寒湿病:温阳健脾利湿。
章国忠第4期《中兽医学杂志》(《鸡肾型传支治疗方剂的配伍技巧》)中提到可供选择的12个治疗肾型传支的方剂:1-10:八正散、肾传支宁、鸡传支喉炎散、银翘蓝根煎、参芪蓝根煎、益肾散、复方传支威霸冲剂、肾炎康、肾肿腹水消、肾喘宝。11-12:银蒲解毒汤加减方、石韦解毒散。纵观以上方剂,常以黄柏、知母、栀子、丹皮等清肾泻火及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连翘、蒲公英、山豆根、龙胆草、鱼腥草、夏枯草、大黄、芦根、地榆、牛黄、蟾酥、冰片、紫花地丁、天门冬、玄参等清解里热的药物配合猪苓、茯苓、滑石、秦皮、石韦、泽泻、木通、瞿麦、车前子、金钱草、苍术、海金沙、扁蓄、灯心草等祛除湿邪的药物组成。概括地说,以上1-10方剂,总的治则是清热泻火利湿。11-12方剂:石韦解毒散和银蒲解毒散加减方中配伍了温补阳气、温里散寒和解表散寒的药物。
可兽医在《常见鸡病的详解系列(二):肾传支》中讲:我的观点是脾脏的原因导致的水泻,肾脏尿酸盐沉积的真正原因是肾缺水。我在治疗这个病时以五苓散与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再根据鸡群的状况及其他并发症综合考虑。基础方:猪苓30泽泻45白术30桂枝25党参60茯苓60甘草30陈皮45,以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如果基本没有呼吸道症状,改桂枝为肉桂;呼吸道严重时加半夏、升麻、射干;伴发大杆时加大黄,湿热重时加茵陈;寒重时加附子、干姜。概括地说,可兽医的方剂,总的治则是温阳健脾利湿。
二、谈一谈使用相反的治疗思路都能使疾病好转原因所在。1、肾型传支的症状、病变和组织学变化。
在美·卡尔巴克《禽病学》在传染性支气管炎一章中讲:症状:肉鸡感染某种肾病变毒株后,典型的呼吸道病程得以恢复,但随后出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下痢及饮水量增加。大体病变:肾病变型感染使肾脏苍白、肿大,肾小管和输尿管因尿酸盐沉积而扩张。病理组织学变化是间质性肾炎。
2、肾型传支的西医分期辨证。
肾型传支根据其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期:1、前期:呼吸症状明显期。2、中期:肾病变明显期。3、后期:肾脏排空期。
3、肾型传支的中医的分期辨证施治。
(1)前期。应该使用宣肺化痰的药物,建议使用麻杏石甘汤。此期基本上无肾病变,应结合当地肾传支流行情况、肾传支免疫情况,做好预警工作。
(2)中期。小便短少而涩,鸡粪便中白色尿酸盐增多。肾脏苍白、肿大,肾小管和输尿管因尿酸盐沉积而扩张。鸡无膀胱,但此症属于太阳腑证,湿热实证,猪苓汤方证。用上面提到的1-10方,辨证加减使用。
(3)后期。饮水量增加,鸡排大量水样尿,即小便清长。大部分死鸡的肾脏已无尿酸盐沉积,但仍肿大。肝脏因机体脱水发黑。爪子干枯、皮肤发紧。此时极易继发大肠杆菌病。此症属于少阴里证,寒湿虚证,五苓散方证。用上面提到的11-12方,或可兽医方,辨证加减使用。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在一个肾传支的病名下,使用两种相反的治疗思路:针对湿热病的清热泻火利湿的方剂和针对寒湿病的温阳健脾利湿的方剂在临床上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好转或治愈的原因所在。三、克服对西药抗病毒药的过度依赖性思想。速生鸡事件和复方药事件后,西药抗病毒药已禁止使用,在兽药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上,还有很多人在思想上难以克服对西药抗病毒的过度依赖性。要加强中医、西医在防治病毒病上的科普工作。
美·塞弗《禽病学》在禽流感感染过程中的致病机理一章中讲到:对于温和型禽流感病毒,它们通常在呼吸道和肠道中复制的能力非常有限。发病和死亡主要是由于呼吸道的损伤,尤其是在并有细菌感染时。
近代温病大家蒲辅周提出:中医治病常常不是针对外来的病原体。而着眼于解决病人的内在矛盾。例如针灸能治疗疟疾,就是这个道理。如按现代(前苏联)病理生理学的观点,认为疾病的发生有两个重要规律:“一、病因因素不一定自始至终存在于疾病过程中,也不一定直接引起疾病中的每一个现象,病因因素的存在,对于一切疾病的继续发展不是必需的,也就是说病因因素的作用,必须在通过形成发病链锁的机体生理系统才能实现的。二、同是一种致病因素,发病链锁的发展方向可能是不同的,因而引起疾病的变异性和多型性。”可见中医重视调体内的统一是符合这种精神的,过度依赖西药抗病毒的思想是错误的。
往期回顾
猪饲料中毒了怎么办?不知道这些你要吃大亏!(二)
中兽医理论,鸡“病”从哪里来?
长按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junzhulun.com/gcwxgyy/10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