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路上的雄关文化之火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优惠活动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781295.html

作者

刘恩友

城市文化的丰富多彩是一座城市精气神的体现,每个人都是所在城市文化发展默默的创造者和奉献者。文化建设瞄准基层,瞄准普通百姓,培养市民的文化认同和参与度及归属感,是打造一个城市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本途径和关键举措。

——题记

文化打造品位的生活方式

夏日的阳光下,涌动的祁连雪峰闪动着银色的光芒,苍茫的戈壁焕发出亮丽的色彩。嘉峪关东湖像瘦瘦的西湖,幽蓝的湖面轻波闪亮,荡起圈圈涟漪。来自国际国内的“铁三赛”选手,在蓝色湖水里,卷起千堆浪花,高高的气象塔见证着这里一年又一年奋力拼搏的壮美场面。

丝路盛开体育花。年7月27日,第十届国际铁人三项世界杯赛在嘉峪关市圆满落幕。树密林深,花繁草绿,湖水轻拍着堤岸,走在刚刚落幕的东湖“铁三赛”赛道上,嘉峪关市体育局负责人看着那座坚毅的“铁三赛”标志说:“连续十年在嘉峪关举办的铁人三项赛如同嘉峪关的一张城市名片,不仅提升了城市品位,也促进了全民健身的热情。”十年了,“铁三赛”凝聚着全体嘉峪关人的智慧和汗水,刷新着丝路明珠城市嘉峪关的文化成长记录,更涂抹着我们一次次记忆里的文化色彩。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十年的沙粒风成土,十年的脚步踩成路。在这一个又一个的十年里,嘉峪关一系列文化品牌节会赛事,把最前卫的文化元素带到了钢城,也将古老雄关悠久的长城丝路文化情韵带向了全国各地。

我们的脑海里留存着那些和“铁三赛”一样难忘的记忆——

“那是年8月1日‘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在嘉峪关关城开幕的那个晚上,我们欣赏到了甘肃省民族民俗文化精品。”嘉峪关市旅游局负责人这样说着的时候,思绪仿佛又沉进了那一个个精彩的画面之中:滑翔机表演机队吐着五颜六色的烟雾,如飞天女神的飘带,在长城古关的上空、在离人们视线最近的地方飞舞;花苞样飘动的热气球五彩斑斓,衬托出千年关城独特的神韵;露天舞台下高朋满座,人头攒动……

夜幕降临,祁连山顶那轮照亮过丝绸驼队前行的戈壁月,洒下醉人的清辉,为角角落落的夜色领航。从不同方向赶来观看开幕式的市民久久不肯离去,他们有的背着孩子,有的扶着老人,仿佛难以置信眼前演过的一幕,就发生在曾经战马嘶鸣、狼烟四起的关城之上的露天舞台里。

“听说你在开幕式的现场睡着了?那种鼓乐震天的场面你还能睡着?”

“真累啊!那几个星期基本没好好睡过觉,整天在开幕式舞台的搭建现场,嘉峪关市领导每天都要来现场检查进度,为了修改完善工作方案和演出方案,反复研究、工作到深夜是经常的事,会务组的所有人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盛夏的戈壁太阳,晒得身上生疼生疼的。”这位负责人这样说着的时候,还习惯性地用手摸摸脸,好像脸上还在往下掉皮似的。

鲜绿的草地,喷雾的心湖,晃悠的秋千,摇动的吊桥,彩色的帐篷和撒欢的孩子,每一处都是一幅流动的油画。

“在家门前看这样的音乐会,很棒很痛快,”帐篷旁的小伙子陶醉在摇滚鼓点般动感的旋律里乐不思归。

“热闹啊,开眼界……”手里拿着七彩孔雀羽毛的老人,坐在茶摊上,悠闲得像在家门前晒太阳。

“让孩子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很有好处,这样的机会更多才好,”一位领着孩子在草地上踱步的年轻母亲,脸上飞起兴奋的红晕。

草坡下的舞台上,舌头乐队、低苦艾、海龟先生、李夏与立冬等一批国内外驰名乐队,依次火爆登场,激情的摇滚点燃现场烈焰般的热情,这是年8月2日至3日在嘉峪关中华孔雀苑盛大开幕的第二届丝路·长城(国际)音乐文化节上跳跃的画面。漫步在绿色的草坪里,吹拂着祁连山下夏日清凉的晚风,悠闲地倾听着旋风一样的激越音乐,我的思绪仿佛被带到了在电视里看到过的音乐之都维也纳,被带到了西欧那些充满诗意的农庄和田园,惬意而安详。

像这样一次一次的文化经营,都值得敬畏。历史记载着这样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年9月2日至8日,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暨第五届甘肃省文博会在嘉峪关举办;年7月28日,白俄罗斯国家歌舞团在嘉峪关市雄关广场完美演出;年7月30日,大型情景剧《天下雄关》在嘉峪关大剧院火爆首演;年8月2日至4日,“华夏文明美丽中国”嘉峪关丝路·长城(国际)音乐文化节在中华孔雀苑盛大开幕……

作为守护中华民族安宁的万里长城和拓展交融中华文明的丝绸之路的唯一交汇点,嘉峪关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重要战略节点”城市,是一条多元文化体系相互渗透的历史藤桥,丝绸之路申遗的成功,为嘉峪关的文化发展更是提供了新的契机,发展文化不仅是打造丝路名城的重要举措,更肩负着弘扬丝路文化、加快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时代使命。

基于此,一年又一年,嘉峪关人像栽种街头美化带里一棵棵花木树苗一样,精心培植着雄关文化园里的风景带。

钢城槐花开出淡淡的欢喜有多长,沙枣花在心中的记忆就有多香。年9月6日上午,央视“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在雄关广场举行,来自全市社会各界多名群众和部队官兵手持鲜艳的国旗和缤纷花束,组成21个方阵,共同演唱红歌,歌声荡漾在花的海洋,就像沙漠红柳给人们带来惊喜的欢畅。此时坐在机关队方阵里的我,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和打动,我分明听到了驼铃、羌笛古朴的旋律和驰向未来的更辽远的崭新歌唱。

散场时,外围的观众站得到处都是,有的还拿着小方凳爬到广场标志“利剑”下面的台座上。从他们如饥似渴的眼神中,我读到了人们对拓宽文化大视野的渴望。

在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人坐进大气宽敞的嘉峪关大剧院里,静心沉入《丝路花雨》《大梦敦煌》《麦积圣歌》等一场场顶尖级丝路精品剧的艺术意境里,如痴如醉。

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同化力,如果忽视了占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那么这个城市的文化建设将是没有价值的。举办这样的文化活动,更能让更多的文化元素在这里融汇,塑造更有品位、更有内涵的生活方式。当我们被这样的气氛感染多了,我们的思想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就能感悟出丝路长城古关闪耀出的厚重的历史文化光华,就能揣摸透黑山摩崖石刻里那些先民们刀耕火种的文化内涵,就能和魏晋壁画中那些围场捕猎的先辈们进行心灵的对话,就会从心底里珍视它们、热爱它们。因为这是我们的文化源头,也是我们心灵的归依。

文化营造一种永久的精神家园

春夏之交,嘉峪关街头巷尾的小花小草在和风中轻吟浅笑,就像街市里渐暖渐浓的文化景象。

高天阔野,漠风中摇曳的那一抹抹格桑花红,是任何地域都无以替代的文化意蕴。铁山精神、创业文化不断丰富着嘉峪关市文化的内涵。高标准建设的图书馆、移动图书馆、街道社区和镇村的文化室等设施以及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电视网络等,如在戈壁之城里栽种出的文化果园、花圃和绿化带,将文化的景色铺进了城乡的角角落落。这些处处展现的文化工程,将近年来嘉峪关市文化建设中所做出的种种努力,用一种具象的高度耸立在人们的视野里。

在城市博物馆二楼宽阔的展厅里,一幅幅不同时期嘉峪关真实原貌的瞬间抓拍,打开尘封的岁月。一幅孩子们在尘土飞扬的操场做游戏的黑白照片让我驻足良久。那时候,想象孩子们坐在体育馆里看球赛、坐在大剧院里看演出,如同隔着好几个世纪那样遥远。

现在,每年来这里办展览的全国各地的知名书画家越来越频繁,一幅幅山川河流神笔描绘,一片片仙境涤荡着禅意,他们把各地的特色文化带到了这里,也将嘉峪关的地域文化带向了全国各地。

“徜徉在这些书法、美术、摄影等形式多样的展厅里,既能触摸历史深沉的脉搏,又感受到了现代前卫的文化元素。”一位白发布衣长者意味深长地说。

年7月21日,“中国梦·翰墨雄关——著名书法家书法作品邀请展”在这里开展。市委宣传部领导深有感触地说,几位书法家来嘉峪关市弘扬书法艺术,是全市的兰亭盛事、视觉盛宴、艺术盛典,一定会为嘉峪关市平添一道亮丽的艺术风景,谱写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篇章。几位书法家评价说,嘉峪关是一座精致、灵动的文化城市,充满着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在戈壁中建起一座城市难,在戈壁中筑起一座文化的城池,比做任何事情都难,生活质量的改善,最终总是反映在文化的繁荣和进步上。每次走进这里,仿佛心择一方净土,梦枕一片幽地,沉静在一种文化的沉思之中。

文化的丰富多彩,可以让任何阶层的人群都能找到精神的栖居之所和娱乐方式,更能激发一个城市昂扬向上的强大活力。嘉峪关的文化景象,早已经在丝路驼铃和马蹄声声的光芒里涂染上了深深的底色,如今的各种大型文化活动在这种底色中像春天般抽枝吐叶地烂漫了。

傍晚的东湖广场,精神矍铄的张大爷,一个转身、一次踏步,都跳得有板有眼。健壮的李大妈跳一会儿就有点气喘吁吁了,连连自语“跳不动了,跳不动了”,随后坐在携带的折叠小马扎上,津津有味地看着张大爷起舞。

在广场、在社区健身场所、在公园空旷的地方,只要音乐响起,就会看到一群群跃动的身影:藏族的锅庄舞、时尚的恰恰舞等,蓬勃着越来越强劲的丝路新旋律。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了这一行列,她们婀娜多姿、自由奔放的身影,成为城市街头流动的风景。

“在一些大中城市因公共活动空间不足、跳广场舞遭遇尴尬时,我们嘉峪关人却能随意起舞,尽情享受着文化的自由和惬意,这是一种很自在的生活。”一位跳得气喘吁吁的时尚女很“文化”地对我说,看着她舞动的身姿和自信的表情,我在想,文化让人沉静而富有哲思,文化同样让人活力四射、美丽动人,原来真正让我们心灵永葆活力的是文化,对于一座城市更是如此。在嘉峪关市,丝绸之路上的街头文化已是非常富有活力了。

“锣鼓一开场,众人寻声而聚。”秦腔爱好者自发组成的自乐班,或唱响在公园的一隅,或活跃在街头的开阔地。这种时候,无论是踮着脚尖、伸长脖子的观望者,还是扯着嗓子吼唱的表演者,都有丰富、陶醉的表情,这是他们最享受的时光。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阳光透过摇曳的树枝从窗口跌落在书架上,混合着泥土气息的书香顿时弥漫开来。

看着扎着两条小辫、快乐得像只小鸟、在“农家书屋”里跳来跳去的七八岁模样的小姑娘,我忍不住问她:“喜欢看一些什么书呢?”

小姑娘像个大人似的回答:“什么都看。”

“一个人来看书吗?”

“跟妈妈来的。”

顺着小姑娘手指的方向,一位短发妇女正倚在窗边低头看书,阳光洒在她穿着整洁的身上,反射出知性的光芒。

文化“种”基层,群众“摘”硕果。嘉峪关市文联推出的文化“五进”让文化走进军营、社区、乡村、企业和学校,走进了普通百姓生活。坐在新城镇的“农家书屋”里,聆听乡村的寂静,品悟泥土的芳香、质朴、厚重甚至苦涩,我感受到伴着书香而耕作的现代农民的生活里,洋溢出更多与庄稼有关的温柔旋律。

在文殊镇,如果随便问,“茶余饭后干什么?”“蹦蹦去!”

“忙里偷闲做点啥?”“扭扭去!”

“怎么,不打麻将了?”“落伍了吧,现在谁还浪费那时间!”

和畅的晚风里,站在设计独特的嘉峪关市图书馆前,一种文化的庄重感自心底弥漫开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蕴藏着核心价值取向,更体现出快乐高尚的精神追求。

各种文化惠民活动普及雄关。仅从大气的城市图书馆到遍布乡野村镇的“农家书屋”这一项看,城市和农村的文化景象衔接在一起了,文化知识的载体已呈蓬勃之势。现在嘉峪关市图书馆已经藏书22万册,少儿图书馆藏书册,农家书屋藏书已不计其数。嘉峪关市文广新局负责人说:“新阅读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给心灵充分的滋养。通过掀起读书阅读热潮,带动了钢城书香四溢。”

如何在富了村民的口袋后也富村民的脑袋?这也是嘉峪关市的区镇干部经常思考的问题。在硕果累累的农家院内,文殊镇党委负责人说:“农村这块思想文化阵地,如果优秀文化不去占领,就会被庸俗文化和邪教所占领。”

目前,文殊镇已构筑起了坚实的基层文化阵地,村里的农家书屋、活动室也成了热闹的地方,村民们一扫过去的陋习,劳作之余,聚在一起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在休闲中促进和谐。

在文殊镇团结村,笔者看到傍晚一些休闲的农民有的跳广场舞,有的在露天健身场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械上锻炼身体。

“乘着浮光隐去,乘着尘世入眠

我想宁静地坐在降温的大地

坐在一枚霜叶,月光抖落的羽毛

像一只昆虫一样思想”

走在阡陌之中,感受乡间文化与庄稼融合的气息,我感受到了诗一样的祥和,感受到乡村文化带来的另一种充实的温暖和浪漫。这是只有文化才能给予我们的宁静、一种永久的精神家园,就像田野带给我们的鸟语花香,弥漫进了我们心灵的深处。

泥土里生长养育我们的庄稼,泥土里更生长养育我们灵魂最纯净的文化。燕子的声声呢喃,带来梨花般雪白的呼唤,生活在丝绸之路上的嘉峪关现代农民,文化的种子已在生活里随处发芽开花结果了。

文化养育永远的春天

在前往嘉峪关关城的路上,春芽发出鹅黄色的呢喃,泥土里似有细细密密的水声,表达着春天绿色开始萌动的瞬间,文化建设的妙笔将在这里绘出绚丽的画卷。这里将建成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区,这是甘肃省历史上实施的规模最大、涵盖面最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综合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走进关城文化景区,沿着鹅卵石铺成的石子路向前走,就到了商铺一条街。我随意踏进一家商铺,从奇石、书画、古董到嘉峪关的特色文化产品夜光杯、驼绒画、风雨雕等,透射出浓浓的丝路、长城文化气息。店主是一位约莫七十来岁的长者,他戴一副圆框眼镜,红黑相间的对襟上衣配布衣布鞋,儒雅干练,专心地写字。见我进去他放下笔,从侧旁的写字台案里跟我打招呼,我试着跟他聊起了以前景区初建时的情景。

“以前这一片是戈壁滩,是在保持原有的九眼泉、左公柳以及关城湖的原貌基础上建设起来的文化景区。”他边说边搬过一个小木凳让我坐。

“十几年前,关城景区初建时春天的风沙刮得人睁不开眼睛,市上组织职工来劳动,挖坑、栽树,这些树很多都是他们一个坑一个坑地挖,然后用筛子筛出沙土栽上的……”我去时正是春天,还没到嘉峪关的旅游旺季,来店里的顾客很少,老人非常乐意给我讲解。

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会打上这个地域的烙印,而最明显的就是文化的印记。谁能说这位老人不是一个很好的嘉峪关关城文化传播者、传承者呢!商铺外透明的阳光发出花开般的声响,透过树丛的缝隙撒向地面,沉静而温暖,这就是文化的感染力吧。文化的藤蔓是最有韧劲的,只要能扎根能生长,它比任何东西都有扩散力,它所产生的持久力量是任何东西都无可比拟的,甚至是永久的。

驱车穿行在现代、环保、前卫的嘉峪关南市区,在城市与乡村接壤的边缘地带,嘉峪关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镇项目的规模已展现在眼前,这里是集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交易、演艺体验、旅游于一体的大型、高端综合性文化产业项目。留恋于古色古香的古镇之中,丝绸古道上的古朴风情与地道民俗顺着讨赖河谷的长风扑面而来,仿佛闻见了丝路文化源远流长的味道。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汉唐集镇古朴的民风、雪山大漠圣洁的神韵。

盛夏的夜晚,讨赖河上流光溢彩的灯影水韵交相辉映,“夜光楼”绘织出祁连山下流动的光影。嘉峪关南湖文化生态园项目已初具规模,以水文化、水景观为主题的文化生态园及商业街已经让人陶醉,阳光一天比一天翠绿,欣喜像硕果那样丰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国内一流的水景文化产业园和水文化博览园。

听酒泉市一位朋友说,他们周末要做的事情就是相约相伴,“走,到嘉峪关玩去,看水幕电影”。其实,很多金塔、玉门、酒泉的市民经常驱车前来观看这一浪飞水舞的独特画卷。河廊上人头攒动、游人如织,夏日的讨赖河是如此绚丽浪漫。

与南湖文化生态园相隔不远的嘉峪关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方特欢乐世界”,呈现出一派筹建中的繁忙景象。在西域之旅、太空港湾、飞行之梦、冰道运石、石榴树的传说等大型文化创意项目里,将让我们在这里与世界流行的文化元素接轨,感受丝路文化、长城文化焕发出超强的时代气息。

这几年,嘉峪关市在引进深圳华强集团、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甘肃中贸集团、浙江园冶等知名文化企业的同时,谋划实施了“十大”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长城边关第一镇。丝路印象项目厚重大气,以“丝路、佛路、圣路”为主题,以《明代丝绸之路大地图》为蓝本,再现古代丝绸之路景象,在这里我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体验得到塞北田园别样的风情。

——新城草湖国家级湿地文化公园项目沧桑野气,沼泽千顷,水草丰茂,沙漠、绿洲、湿地、珍禽、湖泊等相间而生,沙山与苇丛相接处有很多忙碌的身影,八大景观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

——嘉峪关戈壁大峡谷景区项目美自天成,可让人们在祁连雪山、峡谷地貌、河曲景观、戈壁沙漠、长城遗迹等主体景观里,背倚皑皑祁连雪山,放眼无垠浩瀚戈壁,耳听长风,胸怀阔野,边塞风光尽收眼底。

……

年上半年嘉峪关市文化产业机构达户,实现增加值万元,文化产业整体呈现出健康平稳增长的态势。目前,文化产业形成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投入的发展新格局,文化产业园区投资规模达到亿元。

“这些年来,嘉峪关市在文化的发展上,其诚心、耐心和魄力是有目共睹的,是值得人们称道的。”嘉峪关市丝路文化研究会陈秉刚会长边说边抬起头来,目光凝重地望向窗外,利民文化小区里活动的人们还没有散去,伞盖状的树丛已是愈浓愈绿,一不小心,就会碰落枝头的花香。

陈老退休后一直致力于丝路文化的传承研究工作。利用社区的条件,他在这里设立了丝路文化研究会办公地点。他经常拖着有病的身体,坐公交车走访分散各处的会员,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安排一些必要的丝路文化研究任务。

一次陈老给我送一份丝路研究会会员表,送他出门时,看着陈老拖着肿胀的腿脚、一步一挪下楼的背影,我禁不住被这位文化老人对我们生活的嘉峪关这座城市的真诚热爱所感动,被老一代嘉峪关市文化人对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相濡以沫的感情所感动,被他们执着地研究丝路文化的精神所打动。文化老人是块宝。

像陈秉刚这样一串串熟悉而响亮的文化人的名字,似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给嘉峪关市的文化领域增加着亮丽的音色,正是有这样一批又一批文化人持之以恒、各尽所能的努力,才使嘉峪关的文化传承有效持续地积累和不断发展。

美美的盛夏正浓,秋风却像串门的邻居,说来就来了。阳光燃烧着秋天的窗帘,喜鹊在枝头呼唤着希望的果实和喜悦的丰收。祁连山顶上依然白雪皑皑,田野里轻纱般的薄雾,散发着湿润的泥土气息和麦子成熟收割后的味道。我从春天开始筹划这篇稿子,但完稿时已是秋风习习了。远处雪山吹来清凉的风,树木被微风吹得沙沙作响,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罅缝,闪动着金色的光芒,小鸟啁啾,布谷声声,闹市的枝头藏掖着喜鹊筑起的巢。

“在街市,人与城市共存共荣;在乡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城、钢城、水城、生态城、文化城,这些名字哪个都名副其实。嘉峪关的文化景色一如这姹紫嫣红的夏秋风景,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马可·波罗东游的沧桑古道和驼铃商旅从这里走过时腾起的薄雾尘烟是这里永远的文化背景,但前景已是眼前这一片片森林般崛起的文化产业园林,这是每一个嘉峪关人共同构筑、共同呵护的文化花园。

弘扬地域文化,不仅体现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手笔决策上,也体现在我们每一个普通百姓倾注足够的耐心和持久的热爱方面。嘉峪关市政府领导信心十足地强调,要让每一寸戈壁滩都生出绿色的金娃娃来。

嘉峪关市委领导指出,守住历史根基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当前,嘉峪关体现出的这种民族交融、文化交流、包容开放的文化传统,拥有的丝绸之路重要战略节点城市的地缘优势,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有了发扬光大的广阔平台和空间。

著名学者许嘉璐有言,当前为什么“文化”热起来,首先是人民文化生活的急需。人们慢慢明白,光有钱只是富,富而不贵,有了文化才高贵。其次,是人民内心生活的急需。在物欲和道德的岔路口,我们能找到一条路,那就是中华文化。当新时代的文雅、恬淡、从容、自信、和谐、富裕、欢乐印在人们心头的时候,文化就会活跃在大街小巷、万千屋檐下和每个人心头。

在肩负丝绸之路文化振兴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的进程中,丝路明珠城市嘉峪关正以“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迈出新步伐,文化的绚丽花韵和累累果实将是这个城市最动人的乐章,雄关大地上已堆满文化的柴薪,文化之火将在嘉峪关燃起更加明亮的光焰。

(《嘉峪关十部曲》之二)



转载请注明:http://www.kjunzhulun.com/gcwxgyy/1252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