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扶贫故事乾县民政局社会保障兜
近年来,乾县民政局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流程,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统筹运用社会救助和兜底保障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性兜底措施,多举措筑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在阳洪镇好畤村,今年54岁的吴新社肢体残疾二级,家里有一个年仅12岁的女儿和78岁的母亲,年被纳入精准扶贫户。得知他生活困难,县民政局为其一家办理了低保,并通过各种政策帮扶。目前,吴新社一家每月可领取元(含分类施保金元),此外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元,还在村里经营了一家小卖部,党的好政策让吴新社今年如期脱贫。
我县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助力脱贫攻坚,以咸阳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创新工作理念,强化工作举措,积极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互联网+”为手段、市场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90个,共有养老床位张,村级互助幸福院覆盖率52%。
县民政局总结梳理全县87个幸福院的运营经验和做法,提出了“奉献爱心,共筑桑榆”打造农村互助养老新思路,年,通过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带动社会公益组织、志愿队伍积极奉献爱心,协力共筑老年人的幸福家园,年6月,率先在大杨镇大杨村建起“大杨村幸福互助院”。
走进大杨村幸福院,老人们跳着广场舞、唱着秦腔、打着麻将,一片欢声笑语。在这里一天三顿饭只要三块钱,积极倡导老年人互帮互助、相互关怀,为老年人提供一个相聚交流、娱乐消遣、互相照料、就餐休息的养老场所。
县民政局在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严格细化优化工作流程的同时,努力做好动态调整工作,严格把好“入户调查关、村级评议关、镇办审核关、公示关、审批关”五个关口,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为兜底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家住阳洪镇杨庄村的张平让今年58岁,三年前妻子离家出走,儿子还在上小学,年过八旬的母亲更是体弱多病,曾经一度生活失去了信心。县、镇民政部门了解到他的实际情况后,年4月为其一家办理了农村低保二档的标准,每月每人元,现全家每月领取低保金元,并被纳入了精准扶贫户。民政部门和镇村帮扶干部还多次为他宣传党的脱贫政策,张平让提出自己有养过黄牛的经验,在镇村帮助下发展养殖业,从最初养殖4头牛变成了如今的8头牛。曾经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他渐渐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闲暇之余,张平让还重拾起自己雕刻的手艺。
县民政局始终加强福利彩票市场监管,提升福利彩票公益形象,积极筹集福彩公益金,救助各类困难群众、提升民政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距离县城五公里的阳洪镇县中心敬老院是一所占地50亩的咸阳市规模最大的公办养老机构,它承担着全县特困供养(兜底保障对象)人员的集中供养任务。于年9月动工兴建,年12月竣工,投资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是福利彩票公益金)。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投入使用七年来先后入住余人,70余人在院内寿终正寝。养老院从建成投入运营以来,一直力求符合老人特点和社会福利设施建设规范的要求,改善老人居住环境,尽可能地满足老人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使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年,我县兜底保障任务为人,占全县年度脱贫目标任务的96%。截至目前,共有低保对象户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人;孤儿29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70人;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以奖代补”护理补贴人。
乾县发布
转载请注明:http://www.kjunzhulun.com/gcwxgyy/6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