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补火助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癥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肉桂粥,寒咳收
有个司机,他听别人说冬泳可以增强体质,于是不分自己寒热虚实,游了几次后,体质没有增加,却发现老是咳嗽,在汽车里空调稍微开大一点,立即又发咳嗽不止。
后来严重到一跳到水里就猛咳,搞得他都不敢再去冬泳了。
老爷爷一摸他脉象,心脉沉微,便笑笑说,冬泳得看人,得看体质,如果阳火充足,借此练练身子,也不会有太大坏处,可如果你身体心阳不够,再跳到凉水里一泡,百脉收缩,气机滞塞,经脉打结,不舒畅便咳嗽。
病人说,我都咳嗽了好几个月了,蛇胆川贝枇杷膏、雪梨膏,念慈庵的止咳水,还有蜂蜜,哪样止咳水好,我就买哪样喝,喝了这么久,一直都没有好转的迹象。
老爷爷说,咳嗽得分寒热虚实,你不能见咳止咳,只有燥咳才用这些滋润之药,如果是寒咳冷咳,那就用补火助阳之品。
这病人说,大夫,我不要说是吃凉饮吹凉风,就算是吃上点凉拌菜,也会咳嗽。
老爷爷说,我知道你这是心火衰弱,左寸脉不足,不能温暖右寸脉肺中的寒饮,所以左寸浮紧带滑。
这肺中寒饮,就像阴云密布,如果身体阳光不足,久居暗室,办公必空调房,出入必空调车,这样咳嗽只是阳火不足的信号,这时不是叫你去灭这咳嗽的信号,而是要养成运动助阳的习惯,少呆阴寒潮湿之处,同时要避寒就温,不要吃生冷瓜果。
病人听后点点头,然后老先生便说,指月啊,你看有哪味药可以补心火,助阳气,使心脏强大,如离照当空,把空中阴霾,地面寒气通通散掉,小指月说,一味肉桂能够补火助阳,令火冷金寒之象解除,又可以补火生土,这样土厚金足,也可以加强肺脏功能。
然后爷爷便叫这病人回去,用个小小食疗方,用上好的肉桂打成细粉,白天早餐搞一大碗稀粥,拌些肉桂细粉进去,每次用两三钱,还可以稍微加点白糖,口感更好。
这样吃了半个月,这病人越吃越舒服,本来后背经常冷得痛的,他虽然没有告诉老爷爷,吃完药后,居然背部暖和不再冷痛了,最重要是每天反反复复咳嗽,令得周围人都以为他得了什么大病,这样咳嗽一止,周围人也不会对他敬而远之了。
小指月说,爷爷,用肉桂来止咳,这可是药书上鲜有记载啊。
老爷爷说,虽然古籍很少记载,但是五脏相关的理论,阴阳的基本原理,却告诉你心火可以暖肺金,可以生脾土,以散肺寒,同时肉桂的温热也可以散除肺中的寒冷,并且白粥清稀色白入肺,再借助富有火力的肉桂能直接令肺寒外散,百脉通畅,寒饮自消,咳嗽自止。
肉桂治口疮
又有一个病人,他得了顽固的口疮,顽固到半年都没治好,听到哪里有好医生他便去,从泻火药消炎药吃到补脾药除湿药利尿药,遍尝诸药,屡试乏效,他便摇摇头说,看来天下没有医生能治好我的病了。
这时有个人跟他说,百病乏效,不妨到竹篱茅舍去瞧瞧,那里有爷孙俩,据说治病屡出奇招。
这人便千里迢迢赶到竹篱茅舍,当得知这口疮治这么久难愈后,老先生便从药柜子里拿出一片肉桂来。
这病人久病知医识药,说那肉桂一派热气,我看了就想远离。
老先生笑笑说,你摸摸你自己的心脉,都那么弱了,这是吃太多清凉的药,导致火气不足,所以局部疮口溃烂,才屡屡长不好。
这病人更是面露难色说,老大夫,这明明是上火,我听过用黄连治口疮的,从来没有听过用肉桂来疗这口中疮,这口疮本来是热症,如果又是热药,这样以热助热,无异于火上浇油,到时我这口疮不就爆得更厉害了?
老先生笑笑说,你想想,如果你这是热火之证,那么多凉药,早把你口疮治好了,而且你停过没有,久病多寒,久病多虚,所以你身体是里虚寒,所谓的口疮热痛隐痛,也不是剧烈地痛,而是缓缓地痛,这只是虚热上浮而已,这时不能再过用凉利屡伤真气,必须要把正气培补起来,引火归元,这样疮火自消。
这病人反复三思后,觉得老先生讲的有些道理,便准备一试,谁知这肉桂含在嘴里,慢慢咽下去,非但没有排斥之感,也不会觉得有多烦热,甚至吃了后还想再吃。
老先生说,这才是你身体真正需要的东西。
于是叫他回去服用肉桂粉,吃几天后,疮口立马收口修复,不再疼痛,他非常高兴,感慨地说,久治不愈,不是病难治,而是没有遇上明医啊!
虽然见识过这么多有名气的医生,但是他们未必全明白脏腑虚实寒热阴阳。
香料也能治病
有个妇人生完小孩后,老是觉得很烦热,于是便喜欢喝凉饮,喝了几天后老觉得小腹下面痛,难忍受。
她找来竹篱茅舍。
老先生说,产后宜温,这产后百脉空虚,最忌伤寒饮冷,一旦受寒冷,血脉拘急,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这妇人说,那该怎么办呢,现在又要喂奶给娃子吃?
老爷爷说,不碍事,我们就搞点香料。
这妇人惊讶地问,香料也可以治病?
老爷爷说,而且治病效果还是响当当的。
这时小指月已经基本猜出是什么药了,这味药既能够要温阳散寒,她肚腹是因为贪凉饮冷受寒所致,同时这味药又要能够温经通脉,因为她少腹中的血脉受寒后拘紧不通则痛,所以关尺脉陷紧,为下焦有寒。
果然老爷爷说,就用肉桂温暖下焦,温经通脉。
这妇人说,肉桂我没听过啊?
老爷爷说,就是你家里经常煲汤的桂皮啊。
这妇人说,桂皮,哦,我知道了。
老爷爷说,把桂皮打成细粉,然后用温酒每次服用一小勺,连服三天就好了,记住以后虽然很热,也不要贪凉饮冷。
这妇人喝到第二天,肚子就不痛了,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肘后方》曰,治产后腹中冷痛,用肉桂打粉,温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
开启命门的一把钥匙
有个南方人,他去了一趟西藏旅游,当时正逢天寒地冻,冷得身体打哆嗦,由于旅游舟车劳顿,长途跋涉,他虽然没有因为高原反应缺氧而累倒,但是却经常腰中冷痛,他以为回南方后就会减轻,不料回南方后还加重,不仅腰痛,连阴囊都缩进去,经常浑身大冷颤。
他便请了好几个医生来治,要么说是肾虚,要么说是腰部湿气重,这样不是补肾就是除湿,搞了一大堆药,吃完药后冷痛依旧,颤栗不去,阴囊仍然缩进去。
于是他找来竹篱茅舍,老爷爷说,这是什么病象呢?
小指月说,热胀冷缩,这应该是一个寒主收引的病症。
老爷爷说,为什么阴囊会收引得这么厉害?
小指月说,本身旅途跋涉,就劳伤腰脚,因为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再加上天寒地冻,冰天雪地,外面寒气便乘虚而入。
《黄帝内经》讲,风雨寒暑如果没有碰到人身体内虚的状态下,是进不得人身体的。正如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所以腰肾阳虚在前,伤寒受冷在后,治疗应该急温腰肾阳气,补壮腰肾,然后驱散寒冷。
老爷爷说,最迅速壮腰肾元阳的是什么药?
小指月说,当然是附子了,回阳救逆第一品,通行十二经,以其雄壮之气,大有斩关夺将之势,能够迅速温壮命门,使火力大增。
老爷爷又说,那还需要加入一味药,能够壮腰膝,引药入腰的,能补肝肾,强筋骨,驱逐风寒湿。
小指月说,可以用杜仲,腰痛不离杜仲,杜仲入腰最平和最有效。
这病人说,大夫,你说的这两味药,我都吃过,就是吃了后没什么效果,所以我才上你这里来,看看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老爷爷笑笑说,先别急,药之所以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是因为还缺点药引子,既然辩证准确,用药又没错,需要加点药物为引导,把药力带到那里去,所谓兵无向导不达贼境,药无引使不至病所。
就像你空有精兵悍将,却没有一个线人引导,你就没法深入敌军老宅,一举把病根端了。又像你空有很多钱财,却没有一个导游,那么你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把这地形熟悉,深入参观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又像你有很多家具,想要搬到房子里去放,可是却没有房子那把钥匙,没钥匙就进不去,所以在外面空着急也无益。
这人听了点点头,确实如此,小指月就在琢磨有哪味药可以作为治疗阴囊内缩,腰中寒痛的药引子呢?
老爷爷说,就用肉桂,肉桂这味药乃下焦命门一把钥匙,它能够引火归元,也能够引温壮的药力下沉丹田,这样丹田这炉火一热起来,周身百脉得到温煦,自然不再寒冷颤栗,缩进去的阴囊也可以重新放出来。
这样病人就服用了这三味药,煎汤后一定要趁热服,为什么呢?《黄帝内经》上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这一派阳热之品,再加上趁热服用,很快通行十二经,下走命门丹田,令得周身阳火温壮,阴囊自然不缩,腰中冷痛也消失了。
老爷爷说,如果要更快速,那很简单,直接多搞几把艾条绑在一起,熏烤他腰背命门之处,令得周身温热,寒邪一散,缩进去的阴囊又能够重新放出来。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会约医镜》曰,桂附杜仲汤,治疗真寒腰痛,六脉弦紧,口舌青,阴囊缩,身颤栗,肉桂三钱,附子三钱,杜仲二钱,煎热服。
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文源:罾事物语
转自岐伯有道本号所发布的图文大多精摘自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涉版权立删。
干姜温中散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8
附子回阳救逆-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7
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皆能利湿退黄-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6
虎杖利湿散瘀-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5
金钱草疗各类结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4
茵陈清热利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3
萆薢祛湿利浊-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2
灯心草降火通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1
冬葵子能达三通-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0
石韦通淋泄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9
海金沙利尿通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8
地肤子祛风止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7
瞿麦.萹蓄乃利尿通淋对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6
木通.通草皆通利之品-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5
滑石治湿热疮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4
车前子治尿血水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3
荠菜疗肝热目赤-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2
蝼蛄疏通水道-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1
泽漆-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0
枳椇子善解酒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9
香加皮消肿除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
葫芦利尿消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
玉米须利尿降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
冬瓜皮主小腿浮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
泽泻轻身减肥-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
猪苓利水渗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
薏苡仁健脾渗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
除湿圣药茯苓-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
草豆蔻.草果-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6
白豆蔻行气温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5
砂仁醒脾调胃-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4
厚朴消腹中胀满-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3
苍术燥湿健脾-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2
佩兰芳香化浊-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1
藿香愈暑湿吐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0
石楠叶治风痹肾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9
鹿衔草益肾补虚-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8
雪莲花治一切寒症-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7
千年健强筋止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6
狗脊善治腰脊-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5
桑寄生助发育长高-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4
五加皮壮骨添精-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3
丝瓜络治膝脚怕冷-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2
穿山龙治腰腿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1
老鹳草专治面瘫-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0
雷公藤别名断肠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9
络石藤主治喉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8
海桐皮破瘀滞消肿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7
豨莶草.臭梧桐都能降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6
桑枝除热痹降血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5
秦艽外通经隧内导二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3
路路通通乳通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2
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皆有毒之品-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1
海风藤.青风藤通经入络-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0
松节提高免疫功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9
伸筋草.寻骨风-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8
木瓜祛湿利尿.蚕沙升清降浊-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7
蕲蛇.乌梢蛇治诸风顽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6
乌头治顽固风湿痹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5
威灵仙走窜消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4
风药悍将独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3
千金子治积聚痰饮-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2
巴豆治冷积寒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1
牵牛子退小儿食积发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0
商陆治一切肿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9
甘遂.大戟.芫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8
松子仁润肺滑肠-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7
郁李仁开气机通六腑-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6
火麻仁延年益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5
芦荟清热泻火-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
番泻叶只宜暂用-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
芒硝碎大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
大黄通补两用-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
胡黄连消疳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8
银柴胡退虚劳潮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7
地骨皮除更年期潮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6
白薇疗骨蒸低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5
青蒿治疟要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4
水牛角治狂躁-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3
紫草乃麻痘专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2
瘀热在里用赤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1
丹皮凉血活血-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0
玄参主热风头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9
生地滋阴补水-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8
绿豆解百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7
四季青退火消炎-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6
白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5
千里光治热毒眼盲-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4
熊胆不得已方用-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3
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2
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1
鸦胆子治毒痢蚀赘疣-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0
药食兼备马齿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9
白头翁治热毒血痢-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8
木蝴蝶清肺利咽(玉蝴蝶)-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7
青果生津止渴-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6
射干.山豆根.马勃-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5
败酱草治腹痛痢疾-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4
肠痈要药红藤-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3
金荞麦消顽固疳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2
鱼腥草洗肺污垢-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1
土茯苓治梅毒疮-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0
漏芦下浊阴-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9
拳参一味乃宫血清宁-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8
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7
紫花地丁、野菊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6
蒲公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5
贯众除诸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4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3
从头到脚话穿心莲-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2
一味连翘治风温感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1
仙方活命金银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0
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9
白鲜皮皮肤科专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8
苦参治心腹邪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7
秦皮治疗红眼病-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6
龙胆草泻肝胆火-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5
黄柏-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4
黄连为病目之仙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3
黄芩泻肺火而最妙-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2
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1
决明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0
夏枯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
栀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
鸭跖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
竹叶与淡竹叶之辨-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
治渴圣药天花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
芦根医三焦水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
知母.你可曾知道母亲之心-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
寒水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
石膏退热之秘-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
木贼草散热退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8
浮萍解表通水道-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7
淡豆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6
葛根解肌丰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5
升麻解百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4
胁痛用柴胡-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3
发散风热蔓荆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2
菊花延年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1
桑叶防治红眼病-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0
息风止痉用蝉蜕-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9
风温咽痛牛蒡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8
薄荷煎汤洗漆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7
开胃消食话胡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6
鹅不食草去眼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5
苍耳子走督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2
去头屑止头痒-11-藁本-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0-细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白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羌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防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荆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香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生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桂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黄)
总目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kjunzhulun.com/gcwdw/10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