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宣传,一定要小心把握尺度,不得脱

石家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60213/4770000.html

看网上媒体报道有这么一个案例:60多岁的王大妈在查出患有糖尿病后,一直坚持服药。可她还是戒不了心爱的点心,因此血糖一直控制得不太好。经一起跳广场舞的队友介绍,王大妈“慕名”前往某活动现场。销售人员得知王大妈患有糖尿病却很爱吃甜食后,便向她推荐了一种据说“可以降糖、降脂”的保健品。销售人员一再强调,吃了这款保健品后,吃甜食也不妨碍降糖,这可说到了王大妈心坎里,她一下买了两个疗程的产品,花了元。王大妈心想,花了大价钱买的保健品,效果肯定差不了,于是便停用了一直服用的降糖药,只吃保健品。

刚开始,王大妈自己测量几次血糖,发现血糖确实下降了不少,于是继续坚持服用保健品。可没过多久,王大妈就开始浑身没力气,不爱吃饭,连以前爱吃的点心也提不起兴趣了。而且,她总是觉得口干,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一天中午,王大妈突然在家中昏倒。幸好老伴在家,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医院。检查结果显示,王大妈当时的血糖浓度只有1.5mmol/L。而正常人在空腹时血糖浓度为3.9~6.0mmol/L。血糖浓度低于3.9mmol/L称为低血糖。医护人员初步分析说,王大妈服用的保健品中很可能添加了可快速降糖的西药成分,导致老人血糖急剧下降,进而发生昏迷。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违法案例。它包括违法宣传(销售人员一再强调,吃了这款保健品后,吃甜食也不妨碍降糖),和非法添加(医护人员初步分析说,王大妈服用的保健品中很可能添加了可快速降糖的西药成分,导致老人血糖急剧下降,进而发生昏迷)最终构成诈骗。由此,再次证明了,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当然必须说明,这个案例里王大妈吃的加了药的东西,已经不是保健品。

保健品不能预防治疗疾病,这是法规也是科学结论。这样宣传一点没有毛病,但是有些人为了证实这个结论,就递进一步,说有病吃保健品会导致病情加重,这就有些误导的味道了。

众所周知,保健品是经过严格科学评价,并且严格注册或备案管理的特殊食品。安全性位居食品顶流。同时,保健品还面临着非常严格的监管。此外,在历次的国家食品安全抽检中,保健品合格率都是最高。所以,只要是按照要求食用的、功能需求对应的保健品,不会因为安全问题导致不良反应。

同时,按照保健品功能的属性,即使是病人,配合治疗食用对路的保健品,也可以起到减少治疗过程中的痛苦、降低药品毒副反应的作用。比如案例中的王大妈,可以吃一些辅助降血糖的保健品,但是一定不能停降糖药。这样会让降血糖的过程更加平稳,降糖药物副作用造成的不适感觉更少。所以,人有病了,也可以吃保健品。只是不能把保健品当药吃。

所以,从安全性和功能性上来说,保健品都不会让病人病情加重。

那么,有病吃了保健品病情加重是个什么情况?有两种情形:一是有病只吃保健品不进行治疗,病情自然加重。这是在没有药物干预下的病理反应,不是吃保健品的问题;二是像王大妈那样,吃了非法添加的产品,这些东西要么是有毒有害食品、要么是非食用物质。打着保健品的名头,根本就不是保健品。当然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有病接受了治疗,同时也吃着保健品,病情依然越来越重,这种情况往往是治疗不对症,是没找对医生或者医生误诊的问题。

吃保健品病情不见好恰恰证明了保健品和治疗疾病无关。所以,吃了保健品病情加重绝不等于保健品导致病情加重。保健品肯定不治病,但是服用保健品肯定和加重病情无关。保健品和疾病患者的关系是且就是:可以吃、有功效、不治病。

由此可见,说保健品治病是胡说八道,说有病吃保健品让病情加重也是夸大宣传。宣传保健品不可替代药品是消费科普,宣传吃了保健品让病情加重就是间离保健品消费。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病人可以吃保健品、吃了保健品病情不会加重,这两个话题很容易产生误导。企业在宣传的过程中说话一定要小心,把握尺度,千万不能脱离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这个大前提。虽然可以说病人也能吃保健品,虽然可以说病人病情加重和吃保健品没关系,但是也绝不能以此倡导消费者滥用保健品,更不能像王大妈案例那样诱导病人只吃保健品而放弃治疗。如果这样,就是违法。(晓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kjunzhulun.com/gcwdw/1267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