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州美文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位于渭北高原五峰山脚下,这里是我生命的起点,有过我苦涩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我的童年物质上并不富裕,甚至有点寒酸。作为一名七零后,真正能够记事要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那时候中国正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蓦然回首,目睹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期间的感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记忆中,小时候父辈都很辛苦,也都很穷,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天忙碌。但每户粮食都很短缺,除了小量小麦以外,玉米、高粱、靡子、土豆、红薯等都是家中的补贴主食,平常餐桌上大都是玉米面做的锅塌塌、糜面做的燃面坨,像猪血一样高粱搅团。不是逢年过节,纯麦面很难见到,更不要说大鱼大肉了。平常的蔬菜,则是自家地自产的青菜、白菜、萝卜、南瓜、冬瓜等。多数吃菜是水煮,放少许菜油和盐。记得那时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带去的礼品,则是纯面做的油包馍,很少有别的营养补品和副食水果。
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的衣着打扮也很单一,大人、孩子缺衣少穿,衣服和鞋子全靠家中妇女自己缝制,过年也难得做一件新衣服。男人服装的色调主要是白、黑、灰为主,女人和小女娃也只有那么一两套花衣裳。衣服洗了再洗,补了再补,大人穿了,裁剪后孩子继续穿,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碎穿,一件衣服能穿好几年。
那时我们村的居住条件较差,大都是土坯房和地坑窑洞,土坯房是用泥土和砖块、木头搭建的厢房,屋顶覆盖着瓦片。这类房子的稳定性、抗压性、牢固性都相对差一些,特别是屋顶遇到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瓦片经常会被风刮掉,常常出现外边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地坑窑遇到下大雨时,邻居的大人们就会冒雨拿上铁锨,相互照应,改水护窑,生怕那家地坑窑被灌水。
记忆中,我村有好多户的地坑窑遭到灌水,使原本就贫穷的日子变得雪上加霜。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条崎岖不平的土路是我村通往外边世界的主干路,村中街巷也全都是土路,人、牲口,家禽时常经过,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一片泥泞,道路变得沟壑纵横,让人难以行走。村内脏、乱、差现象极为普遍。小时侯我最怕的就是雨天上学,因为没有闹钟,早晨起床全凭家里那只花公鸡打鸣,鸡叫三遍后,外面还是一片漆黑,我会自己起床,叫醒邻居的小伙伴,手提煤油灯照明,踩着泥泞的土路艰难的向前行走,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在地灯灭人仰……
那时也没有什么高科技通讯设备,与外界亲戚朋友联系,只有书信,全乡只有乡政府有一部座机电话,一般情况下普通群众是没有机会使用的。
80年代中期我们村似乎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老家门前的那颗皂角树,有二百多年的树龄了,皂角树根深叶茂,苍翠挺拔。是周围邻居茶余饭后拉凉的好去处,闲暇时他们就会聚在一起拉家常,谈论村外的所见所闻。“孟姜女哭长城”、“精卫填海”等民间故事都是在皂角树下听到的,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那时我们放学回家也不用补什么课,一回家就帮助家里干很多农活,割草、放羊、劈材、挑水、烧火做饭等等。还没有长大就已经干着成年人的活了。直到年我们村委会买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看电视是我们这些小伙伴每晚的必修课。每天下午放学给牛割满一笼草就天已擦黑,总是急忙把草往家一放,到厨房取一个蒸馍喝几口凉水,就跑步去村委会看电视。那时我们看的是《霍元甲》、《陈真》和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等。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霍元甲》的主题歌:
昏睡百年
国人渐已醒……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强劲东风,进入市场经济,我们村也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由原来单一的农作物种植变得多样化,政府引导群众种植烤烟、西瓜、苹果、酥梨等经济作物,提高了群众的收入。除去上缴国家相应的费税外,剩下的收入足够各家的日常生活开支。这时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并且手头有了余钱。群众的生活第一次得到了的改善。一部分人已开始从土窑洞搬进了砖结构的大瓦房,有的还买了摩托车和机动三轮车。从此农村显示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进入新世纪,我的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从中央实行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开始以来,先后取消了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农林特产税、民政优抚费、教育附加费、民兵训练费、计划生育费等等,以前这些税费加起来平摊每亩地约一二百元。现在这些税费不仅全部免除,国家还给农民每亩地粮食直补和农资补贴至少在一百元上下,加之政府近几年对高标准化农田不断投入,在这些支农惠农政策的带动下,农民种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千百年来农民头顶烈日苦苦劳作、耕牛马匹在田地上收种庄稼情景已经不见踪影,到处都是农业机械化忙碌的身影,机器轰鸣给庄稼收种增添了热烈的气氛,渲染着农民的丰收喜悦。其次是年以来先后实行了新农合制度、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低保制度和新农保制度等,特别是近几年的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农民的吃饭、住房、看病、上学等等问题。超市、卫生室,老年互助幸福院等应有尽有。学生上学不再自己步行,有校车接送,中午还有补助餐,使小学生幸福健康的成长。
近年来,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变,发展进入来快车道。特别是近五年,一切变得不再是我记忆中的模样了,家家户户建起了小楼房,冰箱、液晶电视、洗衣机、电动车、空调和电脑也走进了普通农家,好多户还买了小轿车,手机几乎人手一个。村主干路和村内的巷道全部都铺设成了水泥路,路两旁安装了一排排的路灯,灯下红红绿绿的花草在晚风中散发着淡淡的芳香。一辆辆小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不断穿梭。路边有人正用智能手机拍摄小视频……。到了傍晚,村里的年轻媳妇和小伙子个个穿得花姿招展,三五成群地来到村文化广场,和大嫂大妈们跳起了广场舞,抬手、踢腿、摇头,扭动丰满的臀部,比划出各种各样的姿势,给夜晚增添几份浪漫和妩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它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实施的一项永久“民生工程”,真正做到“为民所思、为民所想”。我的家乡只是全国成千上万个村庄之一。我的家乡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成果,与全国其它村庄一样,都是在党中央政策的引领下取得的。我相信我的家乡会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党中央惠农政策带领下,和全国每个村庄一起,会越变越美丽、越变越富饶。(来源:大秦文学乾县版、作者:马建党)
作者简介:马建党,乾县公职人员,任中国自贸区大秦文学副主编,曾在今日头条、大秦文学网刊发表文章多篇,热爱文学。
编辑:黎 佳责编:党 涛
审核:何广州
联系我们
邮箱:xcb
.转载请注明:http://www.kjunzhulun.com/gcwsp/9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