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高考作文题型的变迁光明日报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nb.ifeng.com/a/20190604/7486762_0.shtml

作者:潘涌,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恢复高考四十余年,高考作文及其题型的与时俱进,使之足可以成为整个国家和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今天,回顾四十年高考作文的衍进,并对比同期国际语文及写作教学的发展,无疑对当下的语文教育、作文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管窥:四十年高考作文题型的变化阶段

第一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新课程实施启动之前(20世纪末)。

刚刚恢复的77、78级高考作文,依然是政治命题作文。例如《我在战斗的一年里》(北京)《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上海)(以上是78年初招考的77级作文题型)、《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以上是78年夏招考的78级作文题型,全国卷,缩写体)。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蔚为壮观的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幕,高考作文题型明显出现了新的气象。:将《第二次考试》改写成一篇《陈伊玲的故事》;:《毁树容易种树难》(寓言类材料作文);: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圆的联想、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这一时期,高考作文在文章立意上,从引导考生表达社会主流思潮到书写主体自身真切感受和生活积累的思想观点;在文章体裁上,从单一狭隘的记叙文或政治表态式的议论文转到题材自选、思想自主的多样化、复合式文体;在作文题型上,从“全命题作文”转到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的“开放性作文”。短短20年,高考作文题发生了显著变化,促进了作文教学向“我笔写我思”的积极转变。

第二时期,从第八次课程改革正式启动(21世纪初叶)到年。

这是全球化背景下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时期。“全球化”“市场经济”“全面深化改革”等主题词,冲击着传统语文教育观念。高考作文改革及时地顺应了这一改革大潮。

年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这种作文指导思想的转变,具有深刻的标志性意义,有效促进了高考作文题型的更深层次变革。新世纪开篇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年)为题,“话题作文”作为一种相对宽松、自主性强的全新作文题型开始登台亮相。这就为考生的自由思维、自主命题和独立表达提供了灵活开放、伸展自如的写作平台。

从年开始,13年间各省市区自主命题的作文题型异彩纷呈、斑斓多姿,但代表语文新课程理念的全国卷还是最具有方向性的审视价值。

年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年,全国卷一“汶川大地震”、全国卷二“老鹰海滩叼小海龟”;年,全国卷一“根据材料写一封信”,全国卷二“谁最有风采”;年:全国卷一“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kjunzhulun.com/gcwxgyy/133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