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自然年龄生理年龄和其它年龄
年龄,通常是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的生存时间长度。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具有四种年龄,即实际年龄、外表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它们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相互的关联。
自然年龄
自然年龄(实际年龄)是按照人的出生年月计算的年龄,是纯粹从时间的推移来计算的年龄,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一个人出生以后,随着日月流逝,年龄也随之增长,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各种人口现象,如结婚、生育、求学、就业、退休、迁移、死亡等,都与每个人的年龄密切相关。
最优退休年龄也可称为最佳退休年龄,一般可通过数学模型计算而得出,并因就业群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通过测算得出,对于不同的就业群体而言,最优退休年龄差异很大,但对城镇就业人员整体而言,最优退休年龄为64.14岁。
外表年龄
人的外表体型,躯体功能随着老年期年龄增长,可以变得衰退苍老,这是自然规律,人类难以逆转。无论男性女性,到了30岁以后,眼周开始有点暗影(排除疲劳所造成的),到了35岁以后,鱼尾纹、鼻唇沟纹开始出现。总的来说,20岁青春亮丽,30岁光彩照人,40岁风度翩翩,50岁不减当年,60岁老态初现……
不过通过相貌和外形,来判断一个人年龄的粗略大小,这种方法往往不够真实也不够准确。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的人看上去很年轻,但实际上他(她)们的年龄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例如那些演艺界的明星。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貌和年龄不相符?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不仅包括衣食住行,也包括精神上的追求。比如很多朋友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开始保养自己了,各种护肤品、保健品到处都是,有些更是经常光顾美容店,整体给人一种非常积极充满活力的感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显得比较年轻。
其次,更多的朋友开始注重锻炼身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各种户外运动运动,比如散步、跑步、太极,也有跳广场舞、去健身房、练瑜伽等。这样人们的健康水平都在不断的提升,会给人一种比实际年龄更年轻的视觉感。
生理学年龄
生理学年龄亦称“生物年龄”。是指一个人生理学上的年龄,表示个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实际衰老程度,可用来预计某一个体未来的健康状况,估计其寿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经常看到,有的人虽已七八十岁,但仍耳聪目明,行动灵活,思维敏捷,好像只有四五十岁;而有的人虽然只有三四十岁,却已满面皱纹,头发稀疏,弓腰驼背,犹如六七十岁,一副未老先衰的模样。又比如一位70岁的人,他的心脏功能可能相当于50岁,也可能相当于80岁人的心脏。影响生理年龄的主要因素是遗传因子和发挥作用的结果。
生理年龄试图客观地反映人在生理学上的个体差异,但是如何“量化”却仍待解决。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大致提出了三种测算方法。一是按照人体的外在表现来测算,如瞳孔大小、大脑活性、眼角膜环、皮肤弹性、反射动作、平衡等;二是根据个人的生活方式健康程度来进行评估,如每晚平均睡多少小时、过去3年中平均每天锻炼多少时间、父母寿命、婚姻状况、吸烟与否、以及受教育程度等;第三种就是测量人体的基础代谢率,人体的基础代谢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呈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这种方法相对比较客观。
生理年龄的增加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客观现象,当然通过锻炼、吸取营养达到推迟的目的。如果测试发现生理年龄比实际年龄高应怎么办呢?英国大学的专家威尔说:"那么就要尝试改变生活习惯。"
心理年龄
心理年龄,它是指人的整体心理特征所表露的年龄特征。心理年龄不同于生理年龄,它受到遗传、性格、经历、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甚至受到心情等多种可变因素的影响,它本身并不是一个“病理名词”,而只是一个心理发展的“时间参数”。
人们常说"人老心不老"。据美国最新一期的《老年病医学杂志》季刊报道,科学家发现,尽管老年人身体机能日渐衰老,但他们的心理年龄比生理年龄平均年轻13岁,其中男性心理年龄更显年轻。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杰姬史密斯领导了这一研究。他们花6年时间评估名年龄在70岁以上的男女,结果发现,这些人的心理年龄普遍低于生理年龄,其中几乎所有男性都自我感觉比实际年龄小。史密斯分析,女性比男性更在意外表,因而心理年龄比男性更接近实际年龄。但这并不是说男性不在意变老,只是他们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上年纪后,依然能接受新鲜事物。
研究人员表示,老年人心理年龄与健康状况有关。自我感觉年轻的人健康状况较好,而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则更为相近。
心理年龄远大于实际年龄的人,会显得城府过深,很难与同年龄的人有相互的理解与共同的语言;而心理年龄远低于实际年龄的人,则会显得过于天真,不利于个人的社会化生存与成长。其实很多人的心理年龄是大于生理年龄的,并且这个现象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极少有人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是完全一样的。
“心理年龄”只不过是一种象征的说法,因为心理年龄并不具备智力那样的稳定性,随着人的不断努力,它可以得到调整和优化。心理不能老化,要始终感到青春常在,充满活力和自信。让老年人永远焕发青春是一句切中时弊的至理名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kjunzhulun.com/gcwzy/13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