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

伴随着“虎妈”“虎爸”们“鸡娃”等词的出现,使得很多家庭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在不断“攀比”,而攀比就一定会带来焦虑。

很多家庭因为父母焦虑,导致了亲子之间矛盾加剧;

比如,孩子成绩不好,他们担心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独立性差,害怕离了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等等,这些现实问题都会触发父母的神经。

就像崔璀的《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一书中写的:“我是妈妈,我是我自己”。这个声音在我心底里呼唤,你是不是也有同感呢?

崔璀以身边不同人物的故事,从工作,生活,亲情,友情,爱情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解惑:

一:怎样做才能不拉开自己和孩子的距离?

1:倾听谎言里最真实的诉求

“你们的教育她听到了,她想表达的声音,你们听见了吗?”是啊!我们总是把“撒谎”当作洪水猛兽般厌恶,因为我们的胆怯大于勇气。

如果我们能勇敢一点,耐心的听听孩子的心声,就会发现撒谎也是孩子的表达方式,每一句谎言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诉求。

就像作者小时候因为买贴纸,偷拿了姥姥家存钱罐里的硬币,被妈妈知道后狂风暴雨般教育。妈妈害怕她会变坏。可她心里的想法是:“花花绿绿的壁纸太好看了,每次放学回家她都被吸引驻足欣赏,她想买就得花钱,可在大人的世界里,买贴纸就是浪费钱,浪费钱是不对的。”

明明小孩没有刷牙,却谎称刷过了。可能是因为他不喜欢牙膏的味道,也有可能是需要你的陪伴,想让你陪她多玩一会。小孩子不喜欢洗头,可能是因为你最近心情不好,把没耐心的讯息传递给了孩子,使他不敢告诉你洗发水会流进眼睛里非常难受。

瞧瞧,多么的熟悉,她们不就是曾经的那个我们吗?

2:慢下来才能有意外的惊喜

某一天晚饭后我陪儿子下棋,都是我在输,我假装拉着哭腔:“我怎么老输啊!”儿子笑嘻嘻的说:“老妈,你就不能慢一点吗?你明明可以赢的。”是啊!我怎么就不能慢一点呢?总是急糙糙的,心就没有静过。我看了看儿子,心里顿时酸痛不已:儿子就这样长大了?天呐,我究竟错过了多少美好时光啊!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在这个多元化,快节凑的时代,“快”字被格外放大,整个世界一片嘈杂。每个人都风风火火地急着上班,急着晋升,急着赚钱,急着为孩子着想,急着为孩子思考,急着为孩子铺垫好他的一生。

为了孩子我们似乎什么都愿意做,只要他好就行。真的是这样吗?恰恰相反,某一天你会发现,我们欢喜地把孩子带进了自己的世界,却再也无法走进他的世界里了。因为我们的掌控权,我们的急,我们的爱,剥夺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剥夺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剥夺了孩子对世界的理解能力,剥夺了孩子对人生的掌控权。

放慢速度,放低姿态,和孩子交朋友,去他的心

灵王国里探索一下就会知道,他们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不堪一击,他们心灵纯粹直白,偶尔任性,但敢想敢说。他们的优点更反射出了我们的幼稚,我们的懦弱。

3:不要拍碎孩子的好奇心。

小孩子天生就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是孩子探索科学知识的引擎,是启迪孩子智慧的火花,是一切创造的源泉。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孩子不断的问为什么,就是因为她们太想了解这个世界了。

美国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就总喜欢问他妈妈一些奇怪的问题。这个为什么是这样的,那个为什么是那样的?母鸡为什么能孵出小鸡,而我不能?

爱迪生一生只在学校呆过三个月,他取得的成就都是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刻苦自修,百折不挠,最终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是幸运的,爱迪生的妈妈是伟大的。

再反观我们,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总是会不耐烦地说:“你不懂”,“说了你也不明白”。孩子的好奇心就这样被我门扼杀在了萌芽中,使其平庸一生,碌碌无为。

二:怎样成为自己才能不迷失自我?

1: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改变别人是愚蠢的,改变自己是明智的。接纳自己就是改变心态,好心态者必有婉容,有婉容者必有高雅的气质。所谓相由心生,境由心转。

接纳自己就是敞开心扉,包容自己的缺点和情绪。要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世上也无完美之事,又何必要求自己尽善尽美,自我惩罚呢?

乔·吉拉德是世界吉斯尼汽车销售冠军,连续12年荣登世界吉斯尼记录大全。他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演讲大师,曾为众多世界强企业精英传授他的宝贵经验。

然而35岁之前的乔·吉拉德,是个全盘的失败者。他患有严重的口吃,换过40个工作一事无成,无奈之下做过小偷,开过赌场。

一身负债,走投无路的他,认清现状,改变心态,虚心学习,努力执着,奋发图强,注重服务和品质,自信而真诚的分享,取得了后来的成就与辉煌。

试想,如果乔·吉拉德总在不完美的形象和境遇中卑微,怀疑或臣服人生,会取得这样的辉煌吗?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的搬运工,生活的压力,工作的迷茫,人生的焦虑,被贴满的各种标签,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命的进程。让我们换个活法吧!陪孩子一起欣赏另外一种别样的风景。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2: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人类90%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长期的负面情绪是两百种疾病的诱因。负面情绪不仅严重影响健康不说,还会破及家庭以及亲子关系。比如你的抱怨,你的责骂,你的愤怒,你的不修篇幅,你的大吼大叫会把孩子推向你的对立面,最终变成另外一个自己,如此循环。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照妖镜。孩子的身上沉淀出来的就是整个家庭的家风家貌。

有这样一位不修篇幅的父亲,他整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家懒外勤,酗酒滋事。搞得整个家庭都被阴霾笼罩,人人自危。最令人忌惮的是他一旦喝醉就拿家里人开刀,对老婆孩子大吼大叫,打完这个打那个,老婆孩子轮流打,孩子的哭声触目恸心!

老婆孩子都怕他还不算,连他老妈一起家暴。他老妈见了他就像老鼠见了猫,各种粗俗不堪的言语辱骂,不仅让人怀疑这是一个做儿子的人。真是叫人叹为观止啊!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相信世界上竟有这样的人。

大跌眼镜,愤怒的同时也很同情他,他到底经历了什么的童年,才使他变成了今天的模样?通过了解才知道,他的童年很不幸,就是在父母的打骂,暴力教育中长大的。他恨她的母亲,但那是生养他,给他生命的人,他只能这样发泄情绪,因而被潜意识掌控着他的情绪一发不可收拾。坏情绪的威力真是震天地泣鬼神呐!

人生的最佳状态就是从容淡定,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真的爱他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一颗宽柔开放的心灵,给他信任和尊重。每个人都需要被信任和尊重,孩子也是个独立的个体,他的人格也需要被信任和尊重滋养。

3: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的乐观豁达,你的优雅从容,你的一颦一笑,你的举手投足间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

想要优秀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做好自己。去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吧!不仅缓解了自身的压力,释放了焦虑,还给了孩子自由呼吸的成长空间。

所谓的自由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成为孩子的榜样去影响他,因为言传身教胜于管教啊!

所有的发生都不是偶然,那些走上人生巅峰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深受母亲的影响。他们口中的母亲都是贤良淑德,品行端正,教子有方,充满智慧。

优秀的母亲往往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大家都知道广为流传的古代四位“贤母”的故事。第一位是孟母,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母亲。第二位是陶母,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第三位是欧母,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第四位是岳母,北宋名将岳飞的母亲。

我虽不能和古代伟人相提并论,但是我深受鼓舞和启发。董卿说过:“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开始改变以前粗鲁的教育方式。学跳广场舞愉悦身心。在运动中体验暴汗的快感。在书的海洋中探索世界,在文字里谋魂。不管出不出门,都画个淡妆,穿戴干净整洁,保持好的形象,因为没有人喜欢和邋遢的人同频。我小时候就因为我爸爸邋遢的形象,不让他给我开家长会,让我妈去。

这期间我就给孩子提个醒,不要光顾着玩忘记了学习哦。也会给他讲学习的重要性之类的观点,而不是讲道理,没有人喜欢成天听谁讲大道理。让他在空闲时帮我做一些事情:妈妈运动口渴,帮我倒杯水吧。妈妈在读书写字,帮忙把卫生搞一下吧。吃完饭帮老妈把锅洗一下,然后去学习哦。咱俩是同学得一起进步嘛。咱俩是老师,得互相学习呀。咱俩是朋友,得常常交流沟通。拉勾,成交。哈哈!

慢慢的我发现他开始主动读书学习了,还喜欢笑了,喜欢干净了,责任心提升了,和同学们都相处得不错。不管他以后的路会怎么走,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至少我们都努力了。这个过程就是美好的,不留遗憾的。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生活本身就是残缺的,人生中的各种角色也都是不完美的。我们不需要尽善尽美,只要尽情尽兴投入其中,接纳生活本身的模样。去掉各种标签,不必在完美主义的心牢里独受其害。豁然开朗的成为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自己,才能享受光和热赋予的能量。做一个不焦虑的父母,和一个自由呼吸,独立人格的孩子,让能量之光代代循环。



转载请注明:http://www.kjunzhulun.com/gcwdw/1255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