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知青颂谨以此篇献给知
编者按:“知识青年”,这是一个久违了的时代称谓,也是共和国空前绝后的一代人。散文家杨俊文新近在他的《知青记忆的苏醒》一文里,这样写到:“我发现我自己,也发现他人,常挂在嘴边的往事,恰恰是最想逃离的一段时光。这倒不是一种背叛。倘若是背叛,便会表现得决绝,一去不再回头。而感性和理性杂糅一起,忧伤与眷顾相互裹挟,则是因为某段岁月,使心灵在现实不得安稳,甚至忍不住又回过头去,捡拾一些记忆的碎片,并尽力拼接在一起,想要使之复原成真切的过往。”
白雪生创作的长诗《知青颂》,在纪念知青运动五十周年一经推出,即在国内外形成不断热传的现象。这次经过重新编辑制作,以回报广大读者。
组诗
《知青颂》
——谨以此篇献给知青运动五十周年纪念
白雪生
序
假如
我还不曾
不曾在人世上出生,
假如
让我呵,
再一次开始
开始我生命的航程──
在这广大的世界上呵,
哪里是我
最魂牵梦绕的地方?
哪篇诗作呵
给我点燃了
人生最初的
生命激情?
还是
还是啊,
恍如昨天
那位著名诗人的
红色的抒情;
还是
还是啊,
蓦然回首
那种久违了的
光荣的曾经?
只是,
一眨眼
就五十年了啊
昨日芳华——
已经是褪了色的
黑白电影。
只是,
一觉醒来
就是老年了吗?
知识青年——
那可是伟大领袖
亲自赋予我们的
集体共名。
从当年
广阔天地的
青葱岁月里,
闪回的梦境,
是你,还是你啊,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在当今
广场舞的
白发律动中,
我在寻找,
是你,还是你啊
看,一群共和国的同龄!
呵,一切
都曾经
证明过了……
一切的一切呵
正在
证明──
我们是
永远
永远不会蜕变的
红色的基因;
我们是
永远
永远最接地气的
底层!
我们是
唱着
共产主义接班人
在大跃进中催生的
一茬
良种。
我们是,
跳着
从草原来到天安门
一路朝圣的
史无前例的
红卫兵。
我们是,
一身赝品的军装,
紧跟着高音喇叭,
喊破了造反有理的
喉咙。
我们是,
一张咬破手指的血书,
遵从着最高指示,
扯断了家庭脐带的
圣童。
可怜的知识——
加在青年的头上
凭一种革命修辞
转瞬之间
就完成了
对一代青年的
命定。
从红卫兵,
到下乡知青
一次性
尴尬的转身
就把主战场
小将的革命
转换成
“再教育”的
新生。
——请看下篇
作者:白雪生,国家一级作家,辽宁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作协主席团理事、锦州市文联原主席、市作协名誉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渤海大学专家客座教授,市政协文化顾问等。连任多届全国文代会、作代会、剧代会代表,中央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广电部星光奖、文华奖获得者。
用智慧启迪人生、浸润心灵,用文化传播精彩。
欢迎您的参与,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kjunzhulun.com/gcwdw/12610.html